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 名企风云 » 正文

央企、地方水务集团、地方环保集团合围!818水务领域里的这几股国资力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1  浏览次数:778
核心提示:近两日,广东省广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名称变更为“广东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东环保”)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又一省级环保

近两日,广东省广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名称变更为“广东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东环保”)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又一省级环保集团强势而来。而广东环保一大核心业务就是污水处理和流域治理:提供污水处理与流域治理的规划、研发、设计、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综合服务,承担全省环境综合整治、水系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

对于水处理大省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广东省来说,国有独资的广东环保的到来或将尽可能调动更多优势资源,打造“航母级”的环保综合服务平台,其在水务领域也或将进一步进击与布局。

水务行业作为环保领域市场规模最大的领域和发展相对成熟的板块,其一直是“跨界”者的首选之地,甚至可称为“兵家必争之地”。在PPP退潮及去杠杆影响下,众多传统水务企业遗留下了“跑马圈地后遗症”——资金链断裂,于是国资央企凭借“根正苗红”的良好品牌和资金优势强势进场。以三峡集团为首的央企一入场便“势不可挡”,几十亿大单拿到手软,资本版图不断铺开……

而自去开始,我们也注意到,地方水务集团和地方环保集团也扎堆成立,在水务领域加速布局。

下面,跟随北极星水处理网一起看看这几股“制霸”水务领域的国资力量!

央企:根正苗红,资金充足,全力进军

据统计,央企中已有30余家进入水务行业,是环保各细分领域中最受央企青睐的一大领域。三峡集团强势而来,八大建筑央企悉数来抢夺蛋糕,水务市场好不热闹。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政策好、发展相对成熟、利润率高、来钱稳,加之隶属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于那些基建央企来说跨界难度相对较小。

央企进军水务领域的主要方式是自己组建水务公司以及收并购。

2015年1月,建筑巨头葛洲坝集团率先吹响了当年国企进军环保市场的“号角”,投资约4.73亿元,收购凯丹水务75%的股权。收购凯丹水务之后,葛洲坝趁热打铁,先后通过收购中固科技、设立绿源科技等,实现水源、供水、调水、污泥处理等全产业链的延伸,已将“大环保”概念纳入公司整体布局的思路中。

2015年,中信集团成功收购联合环境,成为第一大股东,并将其更名为“中信环境技术”,正式推出水务及环保领域拓展的旗舰平台。

2015年,中国电建布局环保业务,并组建环保公司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2018年,该公司注册资本增至30亿元,成为国内资本实力最为雄厚的专业水环境公司之一。

2016年,航天科工收购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6.79%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取得实际控制人地位。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科工正式进军环保领域。

2018年12月,中国建筑旗下子公司中建启明控股环能科技获得了国资委批复,中建启明受让环能投资持有的环能科技1.83亿股股份,中建启明成为环能科技控股股东,进军环保水务领域。

中交集团2018年通过重组方式成立中国城乡控股有限公司,下辖“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中交煤气热力研究设计院”三家国家级城乡市政设计院。并在斥巨资入股环保龙头企业碧水源,成为其控股股东,加速了环水保业务领域的版图扩张。

2020年4月8日,注册资本10亿元的中铁水务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中铁第九大业务板块正式运行。

中国节能则在近期控股国祯环保、铁汉生态,加强其在水务领域的纵向延伸,布局全产业链。

当然,即便成立了自己的水务公司或水务板块,但只要标的足够优秀,收并购也可以进一步进行,两者兼而有之那进攻速度将更加迅速。

以三峡集团为例,其两种进军方式兼而有之其充分发挥!三峡集团自2018年成立长江生态环保集团进军环保以来,其以坐火箭的势头迅猛发展。首个环保订单便是77亿元的九江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系统综合治理一期项目,紧接着,其更是以快马加鞭之势,拿下多个亿级、几十亿级的大单。随后,其“资本+”版图迅速铺开,入股北控水务、兴蓉环境、浦华水务、武汉控股、纳川股份、中持水务等多家环保上市公司。联合上海市政总院、北控水务、中国中铁、中国农业银行、同济大学、中咨公司等联盟单位成立了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共抓长江大保护。

还有的央企是靠介入项目或者凭借自身优势切入。

中国中车与江苏常熟、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共同探索分散污水治理模式。其中,中国中车公司投资10亿元在常熟建立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生产及研发基地。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中铁四局早已进驻国内污水处理市场,先后在安徽、湖北、江苏、河南、辽宁、上海、天津、重庆等国内多个省区承建水务及环保工程数百项,其中包括亚洲规模最大的污泥处理设施——上海白龙港城市污泥处理厂,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武汉三金潭污水处理厂,华中地区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武汉汉西污水处理厂,以及在国内首次使用超大管径、超千米距离顶进技术的上海市青草沙水源工程,其中多项工程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优质工程奖。

我们上文也提到了,央企有着良好的信用背书,品牌和资金方面都有绝对优势,对于央企自身来说,做水务环保是责任,是创造新的盈利点,而对于“缺钱”的环保民营企业来说,是“雪中送炭”,对于实力强上不缺钱的民营企业来说是“强强联合”、“锦上添花”。

以中交碧水源为例,中交入主碧水源后,二者联合中标哈尔滨、山东菏泽、廊坊霸州等多个数十亿水处理项目,协同效应凸显,碧水源业绩也快速“回血”。

地方水务集团:水务一体化,实现产业链延伸

据北极星水处理网统计,2020年有至少九个大型水务集团成立,包括万家寨水务、陵水县黎族自治区水务集团、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杭州市水环境发展集团、福建省水务集团、东莞市水务集团供水有限公司、淄博市水务集团、湖南湘水集团、四川省水利发展集团,它们注册资本动辄几亿、几十亿,而万家寨水务注册资本更是高达一百亿元。这些水务集团地实控人多为地方政府,且产业链充分延伸拓展,涉及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多个领域。

水务行业作为市政领域行业,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水务企业进入这个市场,而原本承担当地水务建设的本土城市水务企业面临了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中国本土水务企业如何抓住水务市场开放的发展机遇,利用自身的优势实现生存和发展,制定适合自己的企业发展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而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独有或控股,主要承担地方城市自来水生产、供应、服务和城市污水处理,以及水务设施设计、施工、监理等职能的大型国有企业成立,开始捍卫自己的“领地”,尤其在2020年,水务行业集团化、规模化的趋势愈发明显。

纵观成立的这些水务集团的目的,重点围绕着一个词:水务一体化。

企业通过一体化模式来拓展自己的产品、业务,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实现产业链的延伸。这种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格局,有助于最大化的发挥水务企业各项业务的协同效应和综合服务能力。

随着我国水务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未来,我国水务企业将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 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跨区域并购、上市融资将成为趋势。最终整个水务行业将形成若干个跨地区、产业链完备、跨所有制形式的大型水务集团的竞争格局。

省级环保集团:靠得住的“自己人”,打造环保旗舰平台

随着广东环保集团的“横空出世”,省级环保集团阵营成员已达到25家。

自2016年以来,辽宁、海南、宁夏、内蒙古、浙江、广西、青海、江苏等多省成立省级环保集团/水务(水利)投资集团。这些省级环保集团多由省环保厅和省水利厅发起,且政府背景浓厚,实控人分别是省国资委、省政府、省水利厅、省财政厅(局)以及地方国企。开展的业务由最初的环评咨询,逐渐向污水处理、垃圾处置、土壤修复、大气治理等环保全产业链布局。

在PPP退潮以及去杠杆的双重影响下,众多环保企业面临危机,省级环保集团也承担着调动资源、补充资金的多重责任,这与央企进入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相对于地域属于明显的水务领域而言,省级环保集团则更像那个“靠得住的自己人”。

以去年成立的江苏省环保集团为例,其成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资源整合。过去,江苏省级层面环保资源力量分散、竞争力不强,此次资源整合成立省环保集团后,一方面,将进一步提高集团主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将有利于带动市县国资加大投入,共同聚焦重点领域环境整治,从而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形成国有资本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加快补齐全省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实现省内环保资源有效统筹。

合围之下,传统水务企业的出路在哪儿?

多方国资力量合围之下,对于传统水务自是有所冲击,众多水务企业也在积极调整战略,由单一的水务企业向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商转型。

一水务总裁也表示,国资进军对于传统水务企业来说是有竞有合,但竞合有度,总体上来说是合大于竞。

那么,在“群狼环伺”之下,你是有肉吃还是只能喝汤,或许还是跟自己的内核实力有关,你是“识时务者为俊杰”选择“抱好大腿”还是“单枪匹马”、“过关斩将”,说白了还得靠内核实力,毕竟不是谁都能走进“大佬”的朋友圈,最终脱颖而出的还是那些有突出实力者;而“单枪匹马”更是需要核心优势才能行稳致远。


 
 
[ 最新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m.cntfj.com

18264179969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