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 名企风云 » 正文

十四五展望丨智慧水务有望借势腾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1  浏览次数:1009
核心提示: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只注重发展速度、忽视环境影响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使水资源遭受严重污染:流经城市河段普遍受到污染,三江(辽河

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只注重发展速度、忽视环境影响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使水资源遭受严重污染:流经城市河段普遍受到污染,三江(辽河、海河、淮河)和三湖(太湖、滇池和巢湖)均受到严重污染,蓝藻时常暴发;在七大水系100个国控省界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36%、40%和24%。此外,城市地下水约有64%遭受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为轻度污染。

为此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明确,城市人民政府是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的责任主体,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会同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等部委指导地方落实并提出目标:2017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由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与国务院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我们可以看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再度写入政府工作目标。

其文件中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

黑臭水体为何难消?

就综合、系统、具有联动机制的对城市黑臭水体进行治理方法论,当下多采取“七字法”方法进行系统全面有针对性的三位一体(trinity)治理(地、水、大气),其分别是”截、引、净、减、调、养、测”。

1.jpg

从时间跨度来说,多年的治理下部分地区仍出现治理未果的情况,其主要存在三大问题: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缺少系统治理,造成不少黑臭水体治理一段时间后出现反弹;水务部门长期采用工程性思维,加之雨污合流、面源污染等多种因素,即使投入大量资金,仍然难以达到治理效果;鼓励低价竞标,招标需求制定过于简单,这些都造成黑臭水体问题久拖不决。

因此前些年出现的“让市长下河游泳”的呼声,正是百姓对解决和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强烈愿望的缩影。

智慧水务因何而兴?

在七字法中,点源节流与多点检测是治理黑臭水体的重中之重,只有从源头上掐灭违规排污,才有后续的一系列调理、净化。

在长期的摸索中,水务管理在应用端存在的问题逐渐被人们摸清,当下其问题主要集中在:(1)水务基础信息要素欠缺。许多地方水务检测靠人工完成,也存在监测精度、监测频率以及监测广度几方面的基础要素欠缺问题。(2)资源共享服务有待提高。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鲜有单位建立数据中心,数据存储、处理、多媒体等技术水务管理方面一时间难有进展。同时就部分地方建立的数据中心而言,其建设还处于雏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规划模式。(3)智能化水平相对偏低。水质检测、生产运行数据等还依靠人工完成或半自动化采集完成。

在这种迫切的需求下,恰逢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智能水务系统跃入了人们的眼帘。

所谓智慧水务,是通过数采仪、无线网络、水质水压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排水设施,形成“城市水务物联网”,并可将海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

落地局限与市场预期

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智慧水务市场竞争策略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智慧水务行业市场规模已达50.33亿元,同比增长15.33%。到了2016年中国智慧水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58.62亿元,同比增长16.47%。截止至2017年中国智慧水务市场规模增长至约68.59亿元,同比增长17%。初步测算2018年中国智慧水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82亿元左右。

从企业的入局情况来看,截至2020年6月,我国处于存续、在业状态的智慧水务企业约有840家。在我国可提供相关智慧水务服务内容的企业属性分布广泛,可在一定程度反映智慧水务行业产业链发展情况。

从资金投入的角度来看,有数据显示水务行业的投资力度以年均24%的速度增长。2016年,中国水务行业的年度投资额达到4963.52亿元。2017年水务行业投资额为5276.78亿元。预计,到2023年,我国水务行业的年度投资额将突破8600亿元。

以此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当下智慧水务行业整体已成腾飞之势,市场前景无限向好。

但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市场规模的逐年增长,也掩饰不了当下智慧水务在落地、应用环节的一系列问题。

管理水平:管理人才、技术 人才紧缺,梯队 培养不足 ;各部门的管 理水平参差不齐;数据分析方法和能力普遍偏弱。

管理壁垒:行政业务管理的壁垒,是阻碍数据共享、信息互联互通的主要原因,打破这个壁垒,需要打破很多传统观念。

标准规范:各业务系统以实现业务功能为目的,开发企业的水平差异造成技术差异,数据规范、通讯规范没有标准,数据交换困难。

持续发展:智慧供水项目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开发过程,需要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实用为上的原则,会受到人员水平、资金的影响。

小结:政策的持续利好将是行业发展的加速器

智慧水务的建设是一个庞大完整的产业链,不仅需要硬件支持,也需要软件支持,不仅需要传统公司的行业经验积累,也需要新进入者的资本技术支撑。

政策连年利好,能为新入局者提供一个“正导向”,只有当越来越的玩家入局,才能让技术、资金、数据等困扰整个行业的问题得已改善。

我们能看到的是,受“十三五”时期的政策助推,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相继入局、中标。因此,我们可以预计的是,未来智慧水务将会出现更多的战略合作,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数据共享,加速智慧水务的发展与升级,扩大市场占有率,重塑行业形态,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原标题:十四五展望丨智慧水务有望借势腾飞

 
 
[ 最新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m.cntfj.com

18264179969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