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欧盟和新西兰之后,澳大利亚成为又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引入碳交易机制的发达经济体。为碳排放定价是澳大利亚应对气候变化整体方案的核心部分,这是澳大利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开始。
澳大利亚政府经过半年的反复磋商,近日终于决定从明年7月1日起对矿业、交通、能源等行业的500家大型企业开征碳排放税。这是继欧盟和新西兰之后,又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引入碳交易机制的发达经济体。
最新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2010年增长0.5个百分点,达5.43亿吨。其中,能源领域的碳排放量在1990年至2010年间增长了44%。澳大利亚政府预计,碳税征收计划的实施可在2020年减少1.59亿吨碳排放量,与2000年相比减排5%。澳大利亚总理朱莉娅·吉拉德把这一计划看成是减少环境污染最公平、最廉价的方式,同时也是构建清洁能源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她认为,让企业停止环境污染并对清洁能源做出更多投资的最佳方案,就是让其在造成污染时缴纳碳税。
此次征税的重点直指矿业、能源和交通等产业。被列入征税名单的公司包括力拓、必和必拓和伍德赛德等矿产资源和石油巨头,国际电力、TRU能源等电力企业,以及布鲁斯科、一钢等钢铁公司。具体征收比例是,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每排放1吨二氧化碳征税23澳元(约合24.7美元);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增至24.15澳元;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为25.40澳元。新的征税方案将覆盖澳大利亚60%的碳排放。澳大利亚政府打算在最初3年投入92亿澳元,一方面用于关停一些污染程度较高的发电厂,另一方面确保钢铁、铝业等支柱产业免遭“扼杀”。从2012年至2015年,政府将免费发放碳排放许可份额,66%提供给排放量处于中间水平的出口型企业。对铝厂、炼锌厂、钢铁厂等碳排放较多、贸易量较大的企业,碳排放许可份额将覆盖企业平均排放量的94.5%。
澳大利亚有2170万人口,电力供应的80%来自于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碳排放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7%,是发达国家中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出于经济结构上的原因,直到2007年12月3日,澳大利亚才正式签署《京都议定书》。为了减少碳排放以及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近年来澳大利亚不断加大投入。
澳大利亚政府在计算矿产企业的排放时,将开采、运输、港口直至离境的每一个环节都计算在内。由于重量问题,矿产在生产与运输环节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必然会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的矿石和煤炭出口国,这一碳税计划很可能会提高矿石出口的成本。从二氧化碳单位征税价格看,与欧洲碳交易市场当前每吨十几欧元的水平相比,澳大利亚每吨23澳元的碳税价格是比较重的。有专家认为,碳税增加了生产者的成本,企业会将一定的新增成本向下游转移,使澳大利亚出口的矿石和煤炭价格“水涨船高”,对最终用户产生影响。
此次出台的碳排放税被看作是2009年提出的资源附加税的改良和延续。为争取足够的支持,新计划还纳入了一系列补偿措施,包括“就业和竞争力方案”,为排放密集的出口型行业提供价值92亿澳元的补偿;将碳排放税一半以上的收入通过增加补贴和减税等方式为90%受影响家庭提供补偿;设立12亿澳元的“清洁技术方案”和13亿澳元的“煤矿工业就业计划”。澳大利亚政府希望将这一综合性的碳税征收计划实施3年,然后在2015年逐步向温室气体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机制过渡。吉拉德表示,为碳排放定价是澳大利亚应对气候变化整体方案的核心部分,澳大利亚政府将更加关注清洁能源,这是澳大利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