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地球人口以及生活水平一起提高的,还有人类制造垃圾的能力。
垃圾处理,毫无疑问,已成为社会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事情。
可以掩埋,可以焚烧,可以堆肥,这是三种最基本的处理方法。有的国家还多一种选择:运送出境,或者套用现在流行的语法——使之“被洋垃圾”。
关于“洋垃圾”的新闻,我们听过了很多。但是,发达国家为什么要不远万里,把垃圾飘洋过海,输送到其他国家呢?
垃圾处理,庞大的产业
我们就以美国的生活垃圾处理为例说起。
在美国的居民小区里,很少有专门开辟扔垃圾的地方。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小区或者个人与垃圾公司签订合同,每月支付一笔费用,垃圾公司每周来把垃圾收走。比如我居住的小区,就是每周收一次生活垃圾,在另一天收可回收垃圾,比如纸张、易拉罐、玻璃瓶、牛奶桶等。政府鼓励大家把可回收垃圾分拣出来,会发放专门的垃圾桶,而生活垃圾的垃圾桶则需要自己购买,或者按照与垃圾公司的合同由他们提供。这项服务每个月要花费20多美元,如果每周收两次生活垃圾的话,会更贵一些。
需要提一下,不论生活垃圾,还是可回收垃圾部分,都不包括植物(比如树叶、花草等)。每家院子里割下来的草,如果不想留在草地上,便被收集起来,作为“花园垃圾”。如果院子里有树,那么秋天的落叶也算“花园垃圾”。要扔掉这些垃圾,一般需要额外交钱,我住的小区这一项每个月收费10美元左右。
为了“垃圾”缴纳的钱还不止这些。比如用水,除了交水费,还要交“废水排放费”,这一项甚至贵过了水费本身。作为普通的四口之家,我们每月缴纳的废水排放费大约有20美元。
算下来,一户普通家庭每月为了废水和固体垃圾而交的费用大约有5、60美元。当然,不同的小区情况略有不同,但浮动也不会太多。
除了居民区,任何商业或者生产建筑,也都需要交纳相应的垃圾处理费用。
不难看出,在美国垃圾处理已经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比如北美最大的垃圾处理公司WM (Waste Management),雇有近5万员工,每年的营业收入高达100多亿美元——而他们的业务,其实只占到整个行业的几分之一。
收来的垃圾去了哪里
以WM为例,垃圾车把收来的垃圾集中到一起,然后进行处理。
垃圾中有用的东西,比如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会被分出来进行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