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普通人每天提着垃圾袋扔到垃圾桶里的时候,他会不会想这些垃圾最终将去向何方?
目所能及之处,垃圾被随机扔进“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的垃圾桶,最后又混在一起,被拉去远郊焚烧或者填埋。
CCTV-4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组曾制作《变废为宝——捡出来的百亿产业》专题节目,讲述废塑料瓶如何变成衣服、胶鞋等生活用品,内行人认为那是常识,而外行人确认为很神奇。
其实废塑料这个行业大多数国人对此都了解甚少,但是当仔细了解之后,国人也会意识到这个行业可能是中国的一个骄傲。
废塑料加工厂
20前的中国,经济虽不够发达,但在环境保护的某些方面,并不比今天落后。
20年前的国人并不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等高大上的理念,只是单纯地珍惜物料。街头任何有回收价值的废品,总会有人捡拾,即使现在长辈们也一直保持着积攒饮料瓶、废旧报纸定期卖到废品站的习惯。
在一个塑料瓶回收工厂,可能一个城市青年很难想象到这样的场景。饮料瓶已经按照颜色和材质分类好,然后会被纺成丝再卷绕成捆,成为化纤衣服的原料,或是被粉碎分离,做成再生塑料颗粒。
再生颗粒是很好的原料,可口可乐公司的饮料瓶制造商,所使用的 PET 原料中,约三分之一来自再生料。经过和其他材料的混合改性,再生颗还可以有更多的用途。
食品级的 PET 瓶一般都是使用原生料,但再生料可以用做不直接与食物接触的三层 PET 瓶的夹层。
很多媒体都报道过广东的贵屿镇,被称为“电子垃圾之都“,从电子垃圾中拆出真金白银,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这个镇上盘踞,然而与之相生相伴的却是重度污染。
不过在一个合格的国家级产业园区内的企业里,各项监管相对到位。而且塑料行业比金属的危害要小得多,废旧塑料行业涉及到的多是物理拆解,只要做好地面的防渗,环境影响是可控的。
废塑料加工工厂可以正常运转的前提是他的上游废品回收站可以源源不断的供应工厂需要的原料,也就是那些在北上广走街串巷回收旧家电、饮料瓶的小三轮首先收购了有价值的废品,他们再转手卖给上一级回收商,最后经过几轮倒卖汇总,最终来到废塑料加工厂。这是市场的强大力量。
或者说美国洛杉矶的一个家庭把放弃的塑料放进回收箱,然后经过港口的集装箱运到中国,再经过拆解回收循环再生产,塑料变成了胶鞋或者是运动服,再一次被美国或者是欧洲的消费者买走。
这就是全球化的废品回收链条。
为什么是中国?
看完上面的产业链,你一定明白,中国企业进口这些固体垃圾的原因。这并不是简单的“发达国家倾倒”可以解释的。
大多数发达国家,垃圾填埋和焚烧都是合法的,之所以把大量的垃圾运输到中国,原因只有一个——这些垃圾的回收价值高过运费,且有买家愿意为此付费。
中国企业从被低估的生活废料中看到了价值,通过将废物加工再利用,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物料资源也可以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为什么恰恰是中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固体垃圾接收国?
原因之一 廉价的人力
分拣和拆解是回收行业中重要的一环,在合适的机器被发明之前,大量的工作都依靠人工——不同颜色的塑料瓶需要被分类,不同材质的瓶口和瓶身也都需要被分开。
然而,垃圾也并不会去到人工最廉价的地方。否则我们就会看到非洲、不丹等地成为垃圾回收枢纽,而不是中国。
原因之二 需求和消费市场。
2016 年中国塑料垃圾进口来源与 1988-2016 年累计进口量
中国自20年前开始进口固体废料,也正是制造业和基建开始高速发展的时期。正是靠发达的制造业和上升期的经济,才有了大量的市场需求,可以消化大量的再生塑料和金属。
美国作者亚当在《废物星球》一书中写过泰国的例子以说明市场需求的重要性。
2008 年前后,泰国在短时间内成为了美国粉碎废金属的重要接收地,也正是因为泰国当时正在经历与中国类似的基建热潮。
他们需要更多的钢材来建设高楼,生产更多的汽车,而泰国本国的废金属并不多。一方面,泰国人使用小汽车的年限比欧美长得多,因而生锈等状况也多,没有美国的报废汽车产生的废金属质量好;另一方面,即使质量相当,泰国本国产生的废金属数量也远远不足以满足本国的需求。
类似的情境也曾发生在日本,日本在基建上升期,也从国际上大量进口过矿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