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爆发:环卫服务订单总金额快速增长,大额订单明显增多
从各省市释放的订单情况来看,2018年至今,环卫服务项目在项目数量和平均规模上都实现了大幅增长。2018年1—4月,环卫服务项目在项目数量和平均规模上都实现了大幅增长。 2018年1—4月,环卫服务中标项目(标段)共3694个,较2017年同期同比增长46.82%;新签合同总金额703.45亿元,同比增长125.40%;新签合同首年服务总金额为148.31亿元,同比增长86.39%;平均每项目(标段)0.19亿元,同比增长53.52%。环卫服务项目订单数量放出呈现爆发式增长,利好已进入行业,有示范项目的龙头企业,对于有良好政策资源,试图进入环卫服务行业的企业也将成为一个机会。
环卫服务市场大额订单数量明显增多。从大额订单的数目上来看,总金额超过10亿元的项目,2016年12月,2017年1—7月就13个,总金额超过1亿元的项目,2016年是140个,2017年1—7月就102个。从政府角度来讲,大额订单数量的增多,与环卫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关系密切,政府越来越多倾向于综合解决市容环境卫生问题,从市场发展角度来讲,大额订单数量明显增加,对从事环卫服务项目的企业资金,管理要求更高,利用具有长期环卫项目运营管理经验的龙头企业,预计行业将进一步整合发展。
图 3:环卫服务市场大额订单数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环境司南
(二)环卫一体化趋势明显:订单内容综合性更强,考验公司的管理能力
环卫一体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作业方式一体化,垃圾分类一体化、城乡环卫一体化。
作业方式一体化,是指区域内的环卫服务作业,包括从分类、清扫、保洁、运输、中转、最终处理等的全过程,都由一家主体进行。一方面,一家主体对区域内进行作业,可以明确责任主体,防治作业界面推诿扯皮,减少不必要的摩擦成本,提升整体作业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对环卫产业链的协同整合,可以有效形成规模效应,降低作业整合处理成本。作业方式一体化,正符合当前环卫服务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发展趋势。
垃圾分类一体化的趋势,与当前我国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密切相关。2017年3月,《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其中的对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将垃圾分类与环卫服务结合进行,一方面,打通了环卫服务上下游的产业链,有助于居民环保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利于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对垃圾从源头开始分类,利于建立与分类品种相配套的收运体系,建立与再生资源利用相协调的回收体系,完善与垃圾分类相衔接的终端处理设施,有助于循环经济链条的进一步完善。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指将城市与农村的环卫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科学有序地开展环卫服务,彻底解决农村“垃圾围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趋势使得环卫服务项目单个体量更大,对环卫服务公司的运营、管理经验要求更高。
(三)地区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较高地区集中
环卫市场化推进速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支付能力)和区域人口密度(服务需求)关系密切。
从支付能力的角度上讲,我国环卫市场化情况与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近几年,环卫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的以PPP特许经营模式开展。根据2015年颁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半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要求PPP项目资金从一般公共财政预算中支出,而如果不考虑转移性收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主要来自税收,因此可以认为当前环卫服务项目市场化推进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根据环境司南数据,2017年我国环卫市场化订单金额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浙江、山东、江苏、安徽、四川、河北、北京、上海和河南,2017年我国GDP排名前十省份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附件,二者基本一致。
从服务需求的角度上来讲,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对环卫市场的效率和规范性有着较高的需求。一方面,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单位面积生活垃圾总产生量较大,对环卫服务效率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居民素质参差不齐,环保意识较强的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环保意识较弱的居民自我行为约束不强,区域市容环境卫生矛盾较为明显,政府环卫需求更加迫切。2017年,我国人口密度排名前十省份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广东、河南、浙江、安徽、河北,与2017年我国环卫市场化订单金额前十省份也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