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列入立法规划到出台,历时5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土壤污染防治法)最终落地,填补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空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至此,大气、水、土壤三大环境领域的污染防治法已全部齐备。
“此次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出台后将对行业形成显著利好。”9月5日,永清环保董秘办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公布,下半年土壤修复订单有望加速落地。
山西证券分析师张红兵在研报中指出,此次土壤污染防治法获审议通过,将有利于环境修复领域需求的释放。
填补土壤污染防治空白
土壤污染防治法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首部专门法规。此前我国并无专项法律,相关措施和要求分散在环境保护、固体废物、土地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其他法律中。
张红兵指出,该法首次在立法的高度上对土壤污染的预防、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评估、后期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为今后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自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被列入立法规划,土壤污染防治法经历了三次审议,在激烈的讨论中应运而生。在这部具有前瞻性的法律中,提出了多项开创性法律条款。
土壤污染责任人追究是其中一大关注点。在风险管控和修复中,该法严格区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管理制度,在责任划分上开创性地提出“土壤污染责任人无法认定的,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的规定。
上述负责人指出,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人要承担责任,是为了督促用地人在用地之前查该地是否受污染,从而反向推动前端的土壤污染调查工作。
此外,土壤污染的风险管控和修复也是一大关注点。东吴证券研报指出,与大气、水污染防治法侧重于对形成污染行为进行处罚相比,土壤污染防治法更倾向于系统性修复工程,侧重点在“修复”,而不是“处罚”。
虽然土壤污染防治法对于土壤污染行为的行政罚款没有规定巨大数额,但是责任人对于土壤的风险管控与修复将会形成巨大支出,从而对责任人形成压力。
“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让以前未受重视的工业用地和企业用地引起重视,污染的土地要有相关的修复机构去修复才能使用,从这一方面来看,对于土壤修复行业来说具有显著的利好影响。”上述负责人表示。
土壤修复显露潜力
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弥补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律的缺失,也为土壤污染防治市场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不同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起步较晚。智研咨询研报显示,当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产值不及环保产业总值的1%-2%,而这一指标在发达国家的土壤修复产业中已经达到30%以上。
与大气、水等均匀介质不同,各地土壤具有差异性、累积性和滞后性的特点。上述负责人表示,例如有“重金属之乡“之称的湖南,各地重金属污染物不一,土壤情况比较复杂,进行修复时需要根据各地污染程度、深度等指标评估,针对污染源来进行方案设计与实施,修复手段也各有不同。
受制于资金与技术条件,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发展一直处于初期阶段,国内修复企业研发实力差距巨大,大多数企业技术研发薄弱。
这一情况随着国家层面重视得到好转。2005年至2013年,我国进行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根据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目前我国严重土壤污染区320个,约548万公顷。
国内土壤污染的严重形势,使得土壤修复市场受到高度重视,也挖掘了潜在的广阔发展空间。近年来,在国家宏观调控于政策利好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土壤修复行业,让土壤修复成为最受瞩目的一大领域。
据智研咨询统计,2016年国内土壤修复相关产业的企业数量达到了2000家,而2017年这一数目增加至2800家。2016年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订单总额为62.9亿元,2017年订单总额则激增至240亿元。
市场主体的不断涌入,将原有格局逐渐打破,后来者在修复市场渐次找到了自己的席位。
根据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发布的三批《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修复从业单位推荐名录》来看,目前市场上在土壤修复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调查评估企业有37家、修复方案设计有25家、修复工程实施有17家、修复项目监理有13家、修复验收有4家、分析检测有7家。其中部分企业为综合性土壤修复行业服务供应商。
作为土壤修复细分领域龙头,高能环保的半年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8亿元,同比增长59.64%,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130.03%。博世科在本土西南市场占领一席之地,永清环保则占据了西北重金属污染治理市场。
多家企业年报显示,公司土壤修复板块营收逐年提高。永清环保、博世科中报显示,土壤修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1.34亿元、1.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22%、87.4%,毛利率为14.69%、30.38%。理工环科2016至2017年土壤修复营收分别为7515.12万元、1.49亿;毛利率54.22%、41.57%。
从业务占比来看,土壤修复板块占营收比例也在提高。博世科年报2015至2017年营收占比分别为1.06%、17.86%、14.26%;理工环科则从2016年的10.93%升至2017年的18.14%。然而从整体来看,土壤修复与其他业务相比还不属于主要营收组成部分。
“我们一直在农业用地与商业用地进行研发创新。”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2016年“土十条”的颁布以来,土壤修复市场的发展不断提速,2017年公司所承接的省外土壤修复项目占比不断提高,目前占比已超过60%。
对于本次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市场刚起步,市场还未完全爆发,未来市场空间巨大。随着政策的良好指引与企业自身不断的技术提高,土壤修复市场将逐渐成熟,修复技术以及标准也会随之上升,这需要一定时间。
成熟的土壤修复产业涉及检测、评估、技术设备研发及工程设计施工等环节,随着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都将迎来市场需求。
智研咨询研报指出,从短期来看,股东背景、过往业绩等仍将是企业获取项目的主要因素,从长期看,技术的成熟度、适应性及产业化将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我国土壤修复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为市场主流土壤修复技术构成的不同,随着土壤修复市场深化,新技术成本逐步下降,在土壤修复更加关注其生态和社会效应的情况下,新的前沿的土壤修复技术将更受欢迎。
上述分析师表示,市场环境修复订单超预期,加上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正式出台,将对行业形成有力催化,土壤修复行业龙头有望率先获益。
张红兵指出,随着国家宏观和行业政策对土壤修复重视度提高,以及相对完善的土壤修复管理体系构建,未来将会产生更多的土壤修复项目,市场需求将扩张,土壤修复规模将迎来巨大的提升空间。
原标题:行业订单激增 土壤修复市场商机待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