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废危害大,加强处置刻不容缓
危险废物,简称危废,根据2016年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定义,危废为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感染性等一种或几种危险特性的或者不排除具有危废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固体废物(包括液态废物)。
危废可分为46大类别479种,包括工业、医疗、其他社会源危废等。从统计情况看,产生量最大的为工业危废(占70%以上),其次为医疗危废(约占14%)。危废来源广泛而复杂,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五个行业的危废产生量占总量的70%以上。
危废产生量仅占固体废物的3%左右,但其毒害巨大。未经处理的危废在雨水地下水的渗透、扩散下,会污染水体和土壤,降低地区的环境功能等级。危废通过摄入、吸入、皮肤吸收、眼接触而引起毒害,或引起燃烧、爆炸等危险性事件;长期危害包括重复接触导致的长期中毒、致癌、致畸、致变等。危废所带来的大气、水源、土壤等的污染也将会成为制约经济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近年来各级环保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有40%是涉及危废环境违法案件,其社会影响极其恶劣,致使人心惶惶。
在危废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出台之前,企业出于成本的控制的考虑,很少对产生的危废进行处理,未经处理的危废直接排放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1990年,中国签署《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理巴塞尔公约》,在国际社会的影响下开始关注危废处置。1996年出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废作为固废的一部分被正式纳入监管。1998年第一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颁布,危废首次脱离于固废被单独监管。自此,工业企业被强制要求处理危废,危废处置需求正式产生,并在政策监管趋严的趋势下发展壮大。
近年来,国家加快危废处理行业的政策出台,完善危废的识别和认定、危废处理企业的资质认证以及危废处理技术规范,促使危废处理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在危废的认定和识别方面,2016年的新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新增了117种危废种类,使得危废种类增至479种,并将16种危废列入了豁免清单,将医疗废品纳入危废名单,这使得危废处理行业的发展更加科学、准确。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环境污染司法解释,“非法排放、倾倒危废三吨以上的”构成刑法严重的污染环境罪。2016年-2018年,中央开展环保督查行动,深入排查危废单位环境安全和监管隐患,三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国覆盖。2018年,长江经济带“清废行动”于5月初至6月底展开,主要对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倾倒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核实。同时,生态环境部对广州、江门、东莞、连云港、盐城、包头和温岭等7市就非法转移倾倒危废等问题进行约谈。国家对于危废监管的不断趋严使得危废处置行业景气度自2013年以来得到迅速提升。
2.美国危废产业:激荡三十年,步入成熟期
2.1.美国危废产业三十年的三个阶段
美国的危废产业三十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三个阶段:跑马圈地的十年产业爆发期,红海竞争后的产业萧条期,产业大并购后的黄金时期。
跑马圈地的十年产业爆发期(1980年代初-1990年代初):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政府通过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等多个法案以及划分了危废名录,直接推动了危废行业的产生与发展。这一时期,有资质、有废物处置经验的大型企业占据先机,专业化的处置公司开始起步,迅速实现了地理扩张和业务扩张。
红海竞争后的产业萧条期(1990年代初-2002年):经过十年的发展,美国危废业逐渐成熟,受政策影响,危废行业转入了调整时期。政府政策更加注重的是危废前端污染源的严格控制,这导致危废产量大规模减少,同时政府对危废企业监管审批更加严格。由此整个危废处置行业处于一个过饱和、产能过剩的状态,造成危废企业发展遭遇红海,竞争相当激烈。原先处置设施广布的传统巨头企业遭受重创,走向衰弱,与此同时产业并购机会大增,新的行业巨头通过行业整合借机而起。
产业大并购后的黄金时期(2002年-至今):经过了20多年的爆发和衰退阶段,进入21世纪初,危废产业来到一个新的、更加成熟的黄金时期。政策上,政府不再通过新的危废设施的审批,市场规模趋于稳定。几家危废环保企业通过不断的并购,形成了行业寡头,一起瓜分整个危废市场。同时,美国环保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政策和市场都很成熟,在美国进行危废处置的主体是排污企业本身,其次才是专业处置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