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联合30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简称“WEEE”或“电废”)拆解龙头企业“上书”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恳求尽快发放延迟超30个月的基金补贴,该补贴款已累计80亿元左右,联名报告描述了国内109家拆解企业有近1/3勉强维持生存、1/3停产、1/3面临倒闭的发展困境。为了弄清楚电废基金补贴的来龙去脉,探索电废产业的新出路,本文梳理了电废回收市场状况,电废基金管理现状,“互联网+回收”的新方式,非基金电废业务的可行性,影响电废产业链卡脖子的问题以及解决思路,以供参考。
一、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概述
首先,我们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分为基金电废和非基金电废,本文的基金电废是指《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2014年版)》中的“四机一脑”,而非基金电废除了《目录》中新增的9类产品外(表1中标红色部分),还包括表1中列举的其他种类。
再来看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市场如何。
电废是全球数量增长最快的固体废弃物,而废旧家电又是电废中最大的板块,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的电子废弃物高达4000万吨以上,因此电废又被称为“城市矿山”。电废同时具有资源、经济与环境的三重属性,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电废蕴藏的巨大经济效益,每年资源回收价值高达千亿元,电废最具回收利用价值的是其中的印刷线路板、废塑料和废金属,有研究表明,每吨电脑的印刷版可以回收塑料272kg、铜130kg、黄金0.45kg(富集的精金矿才70g/t)、铁41kg、铅29kg、锡20kg、镍18kg、银9kg,以及钯、铂等贵金属,资源的二次利用对于减少进口量、节省大量外汇开支也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就是电废二次利用的环保属性,部分电废含有大量的有害铅化物、汞、镉、镍等重金属,随意处置的话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公众健康,因此电废回收利用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废弃电器电子回收产业状况分析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回收先后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从第一阶段的以个体回收为主的传统回收模式到第四阶段的个体回收与“互联网+回收”并存的新型回收模式;从第二阶段的“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回收方式到第三阶段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和WEEE基金补贴方式;从非正规回收渠道到有资质的正规回收渠道,出现了双渠道、双模式、基金和非基金管理共存的新业态。
作为电废产业的最前端,正规回收渠道的建立是最大难题,电废回收渠道更多地掌握在个体经营者手中,他们控制着电废的回收价格,而拆解企业也必须用真金白银跟他们交易,造成这种被动局面的原因之一在于从居民直接到拆解企业的回收渠道始终没能有效建立起来。
如图2所示,我国电废回收发展成以小商贩回收、集散地回收、社区网点回收、经销商回收、生产企业回收以及电废处理企业回收的多种方式共存的局面,形成了以小商贩回收为代表的非正规拆解和以电废处理企业为代表的正规拆解复杂竞争态势。由于居民对电废的资源性和污染性认识不足,以及国家在居民丢弃电废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了获得更高的价格而直接卖给小商贩,造成小商贩控制着回收渠道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据2015年中国民主促进会提交的两会提案《推动并规范我国电子垃圾处理》显示,有近90%的WEEE没有得到规范处理,而是经流动商贩、个体户回收后,直接交由小型回收企业、家庭拆解小作坊等进行简单的回收拆解处理。如何打破我国双渠道回收体系下,非正规回收处理企业抢占了绝大部分WEEE市场份额,正规拆解企业坐拥先进的生产线而货源受制于人的窘境?这是我国WEEE基金管理要解决的关键难题。
我国正规回收渠道难以建立的另一个原因是正规回收处理企业的规模化滞后于发达国家,据统计,现在美国有资质的企业达2000多家,欧盟有500多家,而我国从2012年开始至今,生态环境部、财政部等5部委先后公示了5批共109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企业名单,其中2012年7月公示了43家,2013年2月公示了21家,2013年12月公示了27家,2014年6月公示了15家,2015年8月公示了3家,并规定自2014年起,各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年实际拆解处理量低于许可处理能力的20%时,取消给予基金补贴的资格,如图3所示我国电废处理企业处理能力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