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供给侧改革和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我国健康住宅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了总结推广多年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促进健康住宅建设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由国家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健康住宅理论与实践国际论坛暨健康人居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于6月14日15日在北京成功召开。
本届论坛以科技创新与健康产业为主题,邀请政府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机构、房地产开发与设计单位、建筑部品生产企业等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各方,共同探讨健康建筑的发展方向、技术和标准,深化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研究,分享相关领域成功案例,畅想互联网+时代的健康+地产的新生态圈。
专家云集,宏观与专业的思想盛宴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赖明,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新男,国家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院长修龙,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兵、党委书记刘燕辉,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仲继寿,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副主任、认证分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刘彦宾,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等人士出席本次论坛并致辞。
同时,主办方还邀请了日本庆应大学副教授伊香贺俊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陈滨,中华两岸(台湾)健康促进建筑环境策进会理事长陈宗鹄,复地集团上海蜂邻健康管理咨询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杨玥,小米智能家居市场总监李琦,日本东京大学准教授清家刚准,加拿大SFU 大学城市设计中心教授Michael von Hausen,维思平建筑设计执行主设计师隋鲁波等专家和业内人士,就《健康建筑认证项目》、《基于健康价值链的住区设计策略与技术路径研究》、《中医养生理念引导厨房技术创新》、《老龄化社会下智能建筑与物联科技发展》等话题展开对话和主题演讲,为参会者和业内人士带来一场丰盛的思想盛宴。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在开幕式上强调,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不仅有望全面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而且将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高度和近人空间的尺度等各个方面,推进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民生发展战略转型,还会促进住房供给侧改革。
国家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院长修龙指出,目前我国住宅不论从设计、选材、建造等各方面,都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尤其是与健康居住的需求差距还不小。当前,我国面临的居住环境污染、社会精神压力和建筑节能减排等多层面的问题,人们呼唤健康住宅、需要健康住宅。
据了解,当前已经发现或被社会关注的建筑环境健康风险,主要体现在建筑周边环境不良引发的疾病,由通用设计不到位引发的韧带、肌肉和骨骼系统损害,由室内空气质量和水质不良引发的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疾病,由建筑与装饰材料挥发物引发的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疾病等。
同时,居住环境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也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消除或降低居住环境中的健康风险因素,有效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降低国家和国民疾病治疗的直接支出,延长国民寿命已经成为共识。因此,减少、降低和消除居住环境的健康风险迫在眉睫,也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发布《健康住宅评价标准》
在本次论坛上,首次推出《健康住宅评价标准》。该标准是由国家住宅工程中心联合深圳华森等单位,近40位健康住宅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和社会各界专家,经过2年多的时间,在2013年版《住宅健康性能评价体系》基础上,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认真总结健康住宅试点示范工程项目的实践经验后,研究编制而成。
建立《健康住宅评价标准》的目的是,从保障居住者可持续健康效益的角度,系统、定量地评价和协调影响住宅健康性能的环境因素,将由设计师和开发商主导的健康住宅建设,转化为以居住者健康痛点或体验为主导的健康住宅全过程控制,鼓励人们开发或选择健康住宅产品。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报告也提示,80%以上的癌症都是由于外在的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引起的。建筑环境是造成不健康或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从疾病预防和控制的角度,实施居住环境致病源头治理和健康风险预防,就需要建立居住环境健康性能评价方法和关键指标,而论坛上发布的《健康住宅评价标准》就是希望社会各界通过居住环境建设前评估、建设中跟踪、建设后认证和改进,让由于居住环境健康风险因素引起的健康损害降到*低。
作为《健康住宅评价标准》主要起草者之一的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主任仲继寿介绍,本次推出的《健康住宅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特点:
一是聚焦建筑使用者的健康需求,进一步明确安全、便利、舒适、绿色、健康之间的关系。
二是关注健康住宅的推广模式,基于产业链思维研究并确定服务对象、相关利益者的痛点、首批志愿者和可行的推广策略。
三是提炼居住者的健康痛点,聚焦健康并据此设计健康住宅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更加直接简明地反映百姓的居住健康问题,指标甚至包括老百姓能够直接体验的现象。指标将完全聚焦于消费者健康需求,形成可感知、可体验、可测量和可验证的健康建筑认证项目。
四是拓展了健康住宅推广路径,并将研究与评价对象扩大至健康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列入《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准2013年(**批)制定计划》的《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办公建筑)也将在今年发布。
*近,包括美国WELL building健康建筑标准进入中国,远洋地产、鲁能地产等房地产企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住建部甚至人大代表等均在关注健康住宅或健康建筑,这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结果,是消费者的福音!
强强联合,推动健康住宅的认证
虽然已有17年的发展历程,健康住宅的建设规模与中国年竣工住宅7亿平方米相比,显然还非常渺小,对政府、开发商和居住者的影响力远远没有达到预期。为此,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今年成功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达成战略合作,以加快健康建筑的理念推广,推动中国健康建筑产业体系建设和质量管理及评价持续进步。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是由中国政府批准设立,被多国政府和多个国际权威组织认可的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可提供安全与性能、节能环保与低碳、管理提升、国际认证及培训等各个领域的认证及相关技术服务。
仲继寿表示,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开展合作,旨在发挥国家住宅工程中心的平台高度与技术优势和质量认证中心的专业经验和品牌效应,共同开发具有行业权威性和技术**性的健康建筑认证评价业务,让健康建筑评价体系不断发展完善,进而提升建成环境的健康水平。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副主任、认证分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刘彦宾指出,双方计划联合构建健康建筑、工业化建筑、太阳能建筑评价体系,并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标准制定、评价试点示范、评价标识推广实施等方面的合作。
硕果累累,助力美丽中国
健康住宅理论与实践国际论坛自2004年以来,今年已经是第八届了,它对推动我国健康住宅理论研究、国际交流、技术推广、科技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强了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对住宅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历来各届论坛,无论参与人数、规模,还是参与范围、学术成果还是实践成果,都得到了业界的充分肯定。刘志峰会长曾积极评价指出:健康住宅理论与实践国际论坛举办以来,在普及健康住宅知识,推动健康住宅标准建设,促进住宅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健康住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在健康住宅理论方面,如对国内外厨房、卫生间空气质量与水质控制技术的研究,对健康光环境营造的专题和分课题研究,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总结。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根据研究成果发布了《住宅健康性能评价体系》、《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我国健康住宅的发展。
同时,以企业为主体,试点工程涉及企业研究课题150余项,已取得成套推广成果40余项,包括技术集成住宅设计建造技术、住区及室内隔声防噪技术、不同气候区域的通风降噪技术、不同气候区域植物种植技术、住区景观水维护技术、住区邻里交往环境设计技术、活力社区与老年居住规划技术、住区犯罪主动预防环境设计技术、住区健康物业管理等各个层面。健康住宅试点项目的建设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研究与实践工作通过大量的住区设计与建设,为科技成果的工程化起到了示范引导与推广的作用。
此外,在居住者和物业服务者的支持下,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持续不断地开展了健康住宅实态调查工作。调查成果对于修订和完善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开展住宅健康性能评估研究等工作,提供了基本研究依据和经验。
目前,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已先后在全国41个城市建设了58个健康住宅试点项目,结合健康住宅和重大共性问题的研究成果,因地制宜推广成熟成套技术,逐步完善健康住宅建筑体系,通过对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不断探索,引领我国走向健康住宅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