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地区不约而同公布了一些对空气净化器产品抽检的结果,结果显示,空净产品的不合格率依旧比较高,而且其中还不乏一些大品牌出现不合格的现象。空净产品是当前老百姓十分关注的消费品类,现在如此频繁地出现质量问题,本身就说明行业问题多多,亟待改进。
空净产品频现质量问题
本月初,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一项空气净化器专项抽查,经检验,不合格3批次。
紧接着,本月中旬,陕西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查11批次空净产品发现,有5批次产品不符合国标,涉及空气净化器的待机功率、洁净空气量、净化效能、噪声项目不合格。
除此之外,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至国家质检总局,下至地方质量监督机构,对空净产品的质量抽检中,频频出现不合格现象,有的甚至出现五成以上的不合格。品牌既有小品牌,也有大品牌;既有内资品牌,也有外资品牌。梳理下来,在抽检结果中,出现不合格的项目比较多的有:产品标识和说明、输入功率和电流、电源线链接、软部外线、待机功率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以及针对空气净化器新国标,出现不合格项频率较高的有:颗粒物和甲醛洁净空气量、噪声、能效。
比如,在这次陕西抽检出不合格的5个批次中,甲醛洁净空气量不合格就有奥朗格和奔腾,涉及噪声不合格的就有奥斯汀。在去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对34批次进口空净产品抽检结果中,噪声有8批次不符合,洁净空气量有2批次不符合,净化能效有2批次不符合。另外还有16批次、16个品牌的进口空净产品在标志和说明上不合格。
这么多产品出现不达标的情况,一是说明产品设计不合理,二是测试标准不一致。空净行业专家贾春生告诉记者。
国内国际标准不统一
分析起来,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
关于外资品牌,问题比较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在产品性能指标上,国外标准和我国空净新国标要求不同。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鲁建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空净新国标在噪声、甲醛、能效方面的要求比国外订得更高一些,国外的要求相对宽松。特别是对去除甲醛的洁净空气量的要求。有些国家对除甲醛的标准是没有要求的,比如北欧一些国家,因为他们的室内环境在除甲醛上要求不高,或者说是没有除甲醛的指标,生产出的产品在认证时也不要求检测这些项目。
另一方面是在产品通用规范上,国外执行的标准和国内也有一些不同。比如在抽检结果中,外资品牌频繁出现产品标识和说明、输入功率和电流、待机功率等方面不符合我国有关强制性标准。贾春生告诉记者,一些进口产品在产品标识和说明上全用外文,没有中文标识和说明;还有一些在功率上是国外的功率标准,在国内需要用变压器才能用,等等。这些是纯进口产品必然存在的问题,没有做本地化的改变,但并不是说它们品质不好。
不过,可恶的是,有些空净产品故意使用全外文的标识和说明,说明里找不到一个中文字,也找不到生产厂家地址和电话,其实是想极力营造自己洋品牌的形象。至于是不是真的洋品牌,消费者也无从知晓。贾春生说。
从多次抽检结果看,不少外资品牌在甲醛洁净空气量、噪声方面不符合新国标,不适合中国国情。LIFAair中国区总经理张文东告诉记者,国外空气环境和国内迥异,净化室内空气的理念就和国内不同。比如国内市场对甲醛、PM2.5很重视,外资品牌的产品进入中国,需要针对这些需求对产品进行改进,如果直接将国外的产品拿进来,会不适应国内市场。
不过,张文东补充,外资品牌有技术,根据中国市场调整产品并不难。
企业投机现象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品牌抽检常出问题,并不意味着内资品牌就让人放心了。在*近一年的产品抽检情况中,内资品牌空净产品不合格的情况频现,同样让人不放心。比如*近一次上海质监部门抽检的国产空气净化器,就在颗粒物、甲醛洁净空气量、噪声方面不达标。
空净产品给人感觉门槛不高,但做好不易,是个多学科的东西。企业只重视外观,忽视了其它功能指标,造成了性能上出现缺陷。贾春生告诉记者。
这几年,空净行业起步快,国内企业一拥而上,绝大多数企业是从别的行业转过来的,而学校又没有相关的专业培养人才,在技术上其实是有短板的。鲁建国告诉记者,空净新国标提出的CADR值、CCM值、噪声和能效四大指标,其实是相互制衡的。比如CADR值和噪声、能效。若想让CADR值高,风机需要大功率,如此一来,噪声会变大、能效会变低。好的产品就需要不断优化改进,找到*佳的平衡点。
企业不重视质量,大多数企业连实验室都没有,自己的产品是否合格也不知道。大部分企业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的,对标准根本不理解,更谈不上研发自己的产品。国内的产品多数是仿制名牌,看名牌产品用的什么材料和部件,就买这些材料和部件组装,贴自己的牌拿去卖。鲁建国说。
确实,空净产品看似简单,就几张滤网、一个风机、几个控制电路板和外壳,组装起来很容易。而要想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却不是那么简单。智米科技产品检测负责人赵海告诉记者,风扇和马达运转时,数据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滤材数据也是波动的,无法像电子产品那样做到精确,这有点类似气象预报。企业只知道买名牌的部件,却不知道如何让这些部件达到*佳平衡的效果。
对空净产品技术难度的低估,使得很多跨行业企业误认为空净做起来简单,也有钱赚,匆匆上马。还有些企业找代工厂贴牌生产,既无技术,对产品质量的监控也不到位。行业处于起步阶段,什么类型的企业都有,问题比较大。鲁建国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