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与丰原集团、安徽蚌埠市政府正式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中粮将以10亿元的价格,受让丰原集团持有的丰原生化2亿股股份,并以20.74%的持股比例成为丰原生化控股股东。而这只是中粮新能源“圈地运动”中的一步。
入主中原全国布局初定
发展生物乙醇产业,必须考虑到原料易获性与产品易销售性,所以谁占有了原料产地,谁就基本控制了产品销售地域。国家发改委也曾透露,今后将把企业是否具有原料基地作为燃料乙醇行业准入的必要条件。因此,早在中粮董事长宁高宁10月18日高调宣布将斥资百亿元大力开发新能源、5年后领跑生物质能源行业之前,中粮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以原料产地为轴心的“圈地运动”。
2005年11月,中粮收购华润酒精和华润生化公司,迈入新能源行业。在收购丰原生化之前,中粮已经全资控股华润酒精(现为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并持有吉林燃料乙醇公司20%的股份。目前,其燃料乙醇在建项目有:以玉米为原料的黑龙江华润酒精三期15万吨项目、以红薯为原料的中粮生化能源(衡水)30万吨项目、以木薯为原料的中粮生化(广西)20万吨项目。
此外,中粮和内蒙古赤峰市政府已签订合作协议,将投资12亿元在松山区兴建年产30万吨的玉米制燃料乙醇项目,预计2007年动工。2006年10月,中粮与山东滨州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它和英国BP集团联手建设的甜高粱秸秆制燃料乙醇项目将落户山东滨州;11月29日,山东济宁有关部门透露,丰原集团与山东济宁市政府已签署框架协议,将拥有山东九九集团51%的股份。九九集团一管理人员告诉记者,此事并非空穴来风,但还没有*终敲定。九九集团曾是全国*大的酒精生产企业之一,其年产能*高达50万吨,有能力满足明年山东全省的燃料乙醇需求。分析人士指出,中粮已控股丰原集团下属的燃料乙醇公司丰原生化,它可能才是此次并购的真正买家。果若如此,那么中粮继山东滨州甜高粱秸秆制燃料乙醇项目之后,又将在济宁布下一棋。至此,中粮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均已完成战略部署,惟有中原空缺。
11月20日,中粮与安徽省蚌埠市政府、丰原集团签署了《收购丰原生化股份的框架协议》。12月8日,中粮终于如愿以偿,以10亿元巨资拉开入主中原的大幕。
丰原生化为国内4家乙醇试点企业之一,年产玉米制乙醇44万吨。它不仅是沪深两市惟一一家规模生产乙醇汽油的上市公司,而且有望得到山东、江苏、河北地区的全省封闭供应权(目前仅覆盖上述三省内14个地市),并且拥有进军上海、浙江,控制长三角地区的地域优势。《框架协议》表明,中粮将收购丰原集团持有的丰原生化总股本的20.74%,计划在入股后投入相应资金,支持公司做强做大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化工产业等核心业务。可以说,中粮收购丰原,更多的是“垂涎”长三角的市场控制权。
在控股丰原生化后,中粮已控股或参股国内4家燃料乙醇试点企业中的3家,所剩惟有河南天冠集团。对于中粮步步为营的“圈地运动”,天冠集团总工程师杜风光表示,作为竞争对手,天冠对此不便评价。由于乙醇行业具有原料易取得性和产品易输出性的限制,多元化、分散性是其行业特性。可以肯定的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燃料乙醇行业不可能形成**垄断。杜风光透露,目前天冠与中粮高层尚没有合作意向。
瞄准纤维素制乙醇机会风险并存
美国、巴西等国家推广燃料乙醇的巨大成功激发了中粮等国内企业的投资热情。然而与美国、巴西等国不一样,中国并没有数量庞大的玉米、大豆与甘蔗可供生产燃料乙醇。中国玉米调查报告课题主要负责人、中国粮油信息中心王晓辉曾指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对我国而言,粮食类燃料乙醇不宜过度发展。
事实上,“非粮原则”正成为生物乙醇行业重要的准入原则。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主管车用乙醇推广的调研员刘群表示,国家原则上不再批准粮食制燃料乙醇的企业。有消息称,“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生产燃料乙醇500万吨;2020年生产燃料乙醇1500万吨。而目前作为市场绝对主流的粮食制燃料乙醇,其产量在2020年之前被限制在150万吨以下,只占那时燃料乙醇规划总产量的1%。
目前,非粮乙醇包括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纤维素制乙醇以及用红薯、木薯、甜高粱等原料制成的乙醇。中粮现在在建或筹建的项目多为后者。据了解,现在制1吨乙醇需要3.3吨玉米或6~7吨木薯或8吨红薯,所以生产500万吨燃料乙醇就相应需要1600万吨以上的玉米、3000万吨以上的木薯或4000万吨的红薯,原材料消耗量惊人。中科院相关专家指出,消化农作物秸秆,才是燃料乙醇真正的发展方向。中国秸秆资源量达6亿吨,按照美国每4吨秸秆出产1吨乙醇的技术水平,这些原料能生产1.5亿吨燃料乙醇。由于燃料乙醇要消耗大量原材料,即使短期内使用红薯、木薯制乙醇比玉米制乙醇成本要低,但一旦燃料乙醇大面积推广,其原料将同玉米一样涨价,效益未必能好。
正因为如此,包括中粮在内的各家公司早已开始了纤维素制乙醇的试验化生产。今年7月,丰原集团利用秸秆生产乙醇的中试装置已投产,年产乙醇300吨;8月,河南天冠宣布年产3000吨的纤维乙醇产业化试验生产线开工奠基,将于明年上半年建成投产;11月,华润酒精建设的500吨/年纤维素乙醇试验装置运行成功。据透露,中粮下一步将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中试试验基础上,抓紧开展万吨级示范装置工艺包设计,为纤维素制酒精产业示范奠定基础;未来2~3年内将新建纤维素乙醇厂。
记者了解到,中粮与诺维信(中国)公司签订了6年的排他性技术合作协议,在中国范围内向中粮**提供纤维素制乙醇的相关技术。该公司工业经理周鹏博士告诉记者,虽然他们已经在酶制剂方面取得突破,其成本降至2001年该项目开始时所制酶制剂成本的三十分之一,但每吨纤维素制乙醇的成本仍在6500元/吨以上,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理性估算,中国形成规模化生产还要3~4年。
中科院有关专家则对此持相反态度,认为纤维素制乙醇三四年后产业化不太现实。他说,目前世界各国仍然未能将纤维素制乙醇产业化,美国十几年前已经进行了3000吨的试验化生产,到现在还没有产业化,其原因就是经济性差。英国专家认为,纤维素制乙醇产业化需要25年,美国专家认为要到2030年。预计中国至少10年以后才能实现纤维素制乙醇的产业化,因此,这个行业的投资者对于纤维素制乙醇应该加大科研力度而非产业开发力度,不能本末倒置。
未来盈利难预计
有消息称,《变性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即将出台,国家“十一五”期间乙醇汽油的使用将从“十五”期间的9个省市试点转为向除西藏、青海、宁夏、山西、甘肃外的全国其他省市区推广。
巨大的市场潜伏着巨额利润,这一点,中粮、中石化、中石油均心知肚明。中石化在河南天冠和安徽丰原两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各持股20%,而中石油则在吉林燃料乙醇公司中拥有60%股份。宁高宁更是表示,中粮“十一五”期间,将形成310万吨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占到国家500万吨生产规划60%以上的份额。
目前产量达100余万吨的燃料乙醇已让政府贴了不少钱。有数据表明,自2002年国家批准4家燃料乙醇试点企业以来,共对其减税1.9亿元,拨付亏损补贴20亿元。如此巨额的补贴,体现了国家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战略性考量。
然而,国家发改委规定的财政补贴期限为5年,补贴呈逐年递减趋势,从2006年起实行固定补贴,补贴额为1373元/吨,到2008年有可能完全取消补贴。业内专家预测,届时燃料乙醇有望逐步由市场供求形成价格,政府只在油价长期低位运行时实行弹性亏损补贴。到时候,失去高额补贴的燃料乙醇企业究竟能否应对市场的冲击?对此,中粮生化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岳国君曾表示:“只要(燃料乙醇)在流通环节上和中石油、中石化(汽油价格)一个价,一分钱都不用补。”
然而,中科院一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纤维素制乙醇大规模发展之前,单纯依靠市场供求关系,力图让汽油与燃料乙醇同价是不太可能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玉米制乙醇的价格70%取决于原料。现在燃料乙醇*终成本价接近5500元/吨,而其售价为国家90号汽油出厂价乘以0.9111所得的4782元/吨,每吨燃料乙醇政府要补贴1373元。2005年4家定点企业燃料乙醇产量不过102万吨左右,已导致玉米价格迅速增长。如若短期内对其需求大量增长,其原料无论是玉米还是红薯、木薯,价格非但不大可能下降,反而很可能升高,因此,燃料乙醇成本下降的空间不大。
(源自:中国工业报)
补贴一旦取消,企业很可能亏本。该专家认为,作为战略替代性能源,燃料乙醇产业肯定应该做,但是不能过热、过快,因为在中国这个少粮少耕地的国家,纤维素制乙醇才是其大规模生产的出路。因此,如果不把握好目前对燃料乙醇的投资热度和推广力度,对企业和国家来说都将是一种风险。
然而,某定点企业总工程师告诉记者,燃料乙醇能否盈利取决于石油、原料与燃料乙醇价格之间能否达到平衡点。单纯从原料涨价判断燃料乙醇的盈利空间,不够全面。虽然原料逐年上涨,国家补贴也在逐年减少,但石油也在涨价。从长远看,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其涨价是刚性的。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固然存在风险,但作为有利于环保、促进农业发展的战略替代性能源,前景是光明的。巴西、美国在发展该产业之初,也曾遭遇石油价格低迷的“冬天”,政府的支持是该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至于我国燃料乙醇产业现实规模究竟能有多大,取决于原料的多少。
记者手记: 中粮新能源梦归何处?
应该说,中粮入主燃料乙醇行业,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中粮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作为中国*大的农产品贸易商,中粮现有的农产品采购渠道能够降低玉米等粮食的采购成本。此外,中粮的“圈地运动”,使其迅速控制了大量原料产地,在燃料乙醇业务上的高度集中可能会提高中粮的政策谈判力,中粮可能会因此获得更好的政策支持。
然而,燃料乙醇作为战略替代性能源,国家政策和能源格局依然是左右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其行业特性注定,它要耐得住长期微利的寂寞,经得住技术产业化的风险,抵挡得住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幻。否则,纵然有庞大的资金支持,其命运也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非粮乙醇探索之路依旧漫长,而粮食乙醇又遭遇与民争粮的尴尬。虽然中粮抢占了原料基地,但是现在只有广西项目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准。其他项目何时能够获批投建,纤维素制乙醇何日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如何解决国家补贴减少而原料成本渐涨的问题,以及中粮现有下属企业如何实现向非粮乙醇转化而不构成同质化竞争,下一步将如何圆百亿新能源之梦,依然是一个未解的谜团。对于记者的疑问,中粮秘书处在收到记者采访提纲一周后告知,目前公司高层不便回答记者的提问。
然而,国家发改委规定的财政补贴期限为5年,补贴呈逐年递减趋势,从2006年起实行固定补贴,补贴额为1373元/吨,到2008年有可能完全取消补贴。业内专家预测,届时燃料乙醇有望逐步由市场供求形成价格,政府只在油价长期低位运行时实行弹性亏损补贴。到时候,失去高额补贴的燃料乙醇企业究竟能否应对市场的冲击?对此,中粮生化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岳国君曾表示:“只要(燃料乙醇)在流通环节上和中石油、中石化(汽油价格)一个价,一分钱都不用补。”
然而,中科院一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纤维素制乙醇大规模发展之前,单纯依靠市场供求关系,力图让汽油与燃料乙醇同价是不太可能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玉米制乙醇的价格70%取决于原料。现在燃料乙醇*终成本价接近5500元/吨,而其售价为国家90号汽油出厂价乘以0.9111所得的4782元/吨,每吨燃料乙醇政府要补贴1373元。2005年4家定点企业燃料乙醇产量不过102万吨左右,已导致玉米价格迅速增长。如若短期内对其需求大量增长,其原料无论是玉米还是红薯、木薯,价格非但不大可能下降,反而很可能升高,因此,燃料乙醇成本下降的空间不大。
补贴一旦取消,企业很可能亏本。该专家认为,作为战略替代性能源,燃料乙醇产业肯定应该做,但是不能过热、过快,因为在中国这个少粮少耕地的国家,纤维素制乙醇才是其大规模生产的出路。因此,如果不把握好目前对燃料乙醇的投资热度和推广力度,对企业和国家来说都将是一种风险。
然而,某定点企业总工程师告诉记者,燃料乙醇能否盈利取决于石油、原料与燃料乙醇价格之间能否达到平衡点。单纯从原料涨价判断燃料乙醇的盈利空间,不够全面。虽然原料逐年上涨,国家补贴也在逐年减少,但石油也在涨价。从长远看,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其涨价是刚性的。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固然存在风险,但作为有利于环保、促进农业发展的战略替代性能源,前景是光明的。巴西、美国在发展该产业之初,也曾遭遇石油价格低迷的“冬天”,政府的支持是该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至于我国燃料乙醇产业现实规模究竟能有多大,取决于原料的多少。
记者手记: 中粮新能源梦归何处?
应该说,中粮入主燃料乙醇行业,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中粮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作为中国*大的农产品贸易商,中粮现有的农产品采购渠道能够降低玉米等粮食的采购成本。此外,中粮的“圈地运动”,使其迅速控制了大量原料产地,在燃料乙醇业务上的高度集中可能会提高中粮的政策谈判力,中粮可能会因此获得更好的政策支持。
然而,燃料乙醇作为战略替代性能源,国家政策和能源格局依然是左右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其行业特性注定,它要耐得住长期微利的寂寞,经得住技术产业化的风险,抵挡得住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幻。否则,纵然有庞大的资金支持,其命运也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非粮乙醇探索之路依旧漫长,而粮食乙醇又遭遇与民争粮的尴尬。虽然中粮抢占了原料基地,但是现在只有广西项目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准。其他项目何时能够获批投建,纤维素制乙醇何日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如何解决国家补贴减少而原料成本渐涨的问题,以及中粮现有下属企业如何实现向非粮乙醇转化而不构成同质化竞争,下一步将如何圆百亿新能源之梦,依然是一个未解的谜团。对于记者的疑问,中粮秘书处在收到记者采访提纲一周后告知,目前公司高层不便回答记者的提问。
(源自: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