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被国外厂商占有,我国风电产业依赖国外技术,尤其是一些核心设备只能依靠进口,实现风电设备的国产化已成当务之急。
根据丹麦风电咨询机构BTM《国际风能发展--全球市场动向2006》预测,2011年中国风电装机总量将达到1740万千瓦。业内预测, 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总量有望达到3000万-5000万千瓦。这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对风电设备的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另外,能源短缺和石油价格上扬,环境保护压力持续增大,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也将成为促进风电产业持续增长的动力。
然而,我国风电发展却因种种因素的制约,其后劲略显不足。目前兆瓦级容量的风电机组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主流,而我国具备独立制造兆瓦级容量风电机组的厂商屈指可数;核心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依然相对较低,关键零部件生产供应能力比较薄弱。
为鼓励国内风电设备厂商加大研发力度,促进风电产业做大做强,财政部日前宣布,将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而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政策。业内专家认为,此举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国内风电制造企业的研发热情,使风电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核心技术缺失成发展瓶颈
"这是一个朝阳产业,大家都非常看好风电的发展。"进入风电设备制造领域不到两年的一家风电企业负责人表示:"既然大家的技术都是买来的,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做?"
这位负责人的话暴露出我国风电产业的尴尬:风电前景广阔、政府大力扶持,但分食这块"蛋糕"的国内风电设备厂商却缺少核心技术。
据了解,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大型风电机组,到1997年才在国家"乘风计划"的支持下,从科研走向市场。但由于缺乏基础研究积累和人才等原因,我国风电的自主研发能力严重不足,风电设备设计和制造水平比较落后,总体上还处于跟踪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阶段。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掌握了750千瓦以下容量的风电机组整机和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并实现了批量生产,但这只相当于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我国大部分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还停留在中低端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水平,而国产兆瓦级变速恒频机组仍在研制,兆瓦级叶片、齿轮箱和发电机只是小批量生产。 "目前,我国的风电机组在控制系统、轴承、风机叶片、齿轮箱等零部件方面存在较大的供需矛盾。虽然整个风电产业发展较快,但风电设备厂商在这方面明显生产能力不足,尤其在兆瓦极容量的风电机组中,轴承与电控系统几乎没有生产能力。"赛迪顾问能源产业研究中心高级顾问路琨表示,总体来看,国内风电技术研发仍显薄弱,风电产业链发育不完善,风电设备产能不足,大型风电设备严重依赖进口,这些是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龙源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谢长军坦言,国内风电设备厂商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企业间技术产品成熟度和产业化进程差别较大,核心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仍然相对较低。而且,随着国产机组运行时间增长,由经验不足带来的质量问题也开始出现,如因设计缺陷导致的齿轮箱齿断裂、因材料中含氢量过高导致的主轴断裂等。同时,一直以来行业中存在的"重整机轻零部件"的现象导致现有风电产品结构不合理仍在继续。
"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被国外厂商占有,我国风电产业依赖国外技术,尤其是一些核心设备只能依靠进口,实现风电设备的国产化已成当务之急。"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表示,"另外,风电技术人才严重紧缺,引进技术快速形成产能后的售后维护问题也相当严峻。"
政策推动自主研发
财政部对风电设备厂商实行的进口零部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退的政策或将推动风电产业向更高层次跨越。"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在风电设备领域,我们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兆瓦级装机容量已成市场主流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必须把握世界风电设备发展趋势,与国际接轨。"施鹏飞介绍说,目前,国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逐步走向全球化、大型化和一体化。"这或许是此次税收优惠政策对国内风电设备厂商的期望。"路琨表示。
目前国内一些风电设备厂商已经开始介入兆瓦级风电机组的研发、生产,兆瓦级风电机组制造大有在国内遍地开花之势。这是否意味着我国风电设备厂商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华锐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当初波音公司也想进入风电机组制造领域,但技术不过关,*后还是放弃了,可以说研制兆瓦级风电机组难度并不亚于制造飞机"。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的风电机组制造技术绝大部分依靠国外,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引进国外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或者是与国外设计公司联合设计,在国内制造和生产,金风科技生产的1.5兆瓦风电机组就是与国外联合研制的;二是购买国外成熟的风电技术,在国内进行许可生产,比如东方汽轮机的1.5兆瓦机组;三是与国外公司合资,引进国外的成熟技术在国内生产,如航天安迅能生产的1.5兆瓦风电机组。只有沈阳工业大学的1.5兆瓦风电机组是自行研发生产的。
"国内风电设备厂商依靠国外技术上马兆瓦级容量的风电机组,暴露出国内厂商的研发能力不足。"路琨表示,由于国内风电设备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依赖,不仅需要支付一大笔技术使用费,造成企业利润下降,而且兆瓦级容量风电机组的很多零配件难以自产。
根据金风科技披露的数据,有分析师预测金风科技1.5兆瓦风电机组的毛利率在21.66%。湘电股份相关人士表示,该公司生产的2兆瓦风电机组,产量要达到140-150台左右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施鹏飞认为,风电机组要在恶劣的环境下运行20年,技术上的要求很高。要制造出性能好、可靠性高、装机容量大的风电机组必须有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并且需要经过风电场运行试验的考验,光靠买国外技术显然不行,需要企业有自己的研发实力。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指出,"为增强我国风电技术基础研究能力,应尽快建立***风电技术研发机构,整合国内现有技术资源进行基础性、公共性技术研发,应建立健全风电设备的技术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以推动风电技术进步、保证风电产品质量、促进成本降低;应建设大型风能实验设施,以支持新产品的试验和检测认证;鉴于大多数企业关键技术还处于消化吸收或完善阶段,应建立促进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激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