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下午,南方报业集团内一场围绕“创新驱动”进行的智慧盛宴精彩上演: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等在内的14所广东高等院校校长,以及多名研究院院长、省内的高新企业代表坐而论创新之道。
从23年前一个无产品、无技术、无品牌的“三无”企业,到去年取得200亿产值的国际化新能源集团,广东明阳集团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典型样本,带着创新经验走进了这场由南方报业集团、省教育厅、省科技厅主办的“创新驱动南粤争先”广东政产学研创新发展研讨会。
明阳集团的创新之路,实际上也是中山构建地方创新体系过程中,作为主体创建者的企业的突围路径。对于相对缺乏高校资源的中山来说,企业在微观层面的个性化努力不仅具有经济层面的意义,更在构建地方创新体系的切入口和落脚点层面提供了操作经验。
高校资源
来自创新短板的挑战
构建地方创新体系,高等教育的支持至关重要。
在25日举行的“创新驱动南粤争先”研讨会上,14所高校通过对远近期与政府、企业的合作规划,充分展示了高校在地方创新体系构建过程中的能量。而本土的高校资源的相对匮乏,恰好是中山的一个短板。
但另一方面,即使同为高等教育资源较为缺乏的珠三角城市——东莞、佛山,在借力外部高校科研力量、构建地方创新体系方面所作出的探索,则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在东莞,2012年该市即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共同创建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重点选择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器械、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工作。随后,北大东莞光电研究院、华南设计创新院、东莞暨南大学研究院、清华东莞创新中心、东莞同济大学研究院等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相继落户东莞。
佛山同样走出了一条突围之路。如该市于2013年联合广东工业大学成立的佛山市南海区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不到两年时间已结出累累硕果。该研究院院长杨海东介绍,“目前我们申请的发明专利有200项,服务的企业有300个,同时我们已经引进了30多个团队,注册团队有27个,原有2万平方米的场地已经基本驻满,现在我们还在跟南海谈,希望下期可以多一些支持。”
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中山拥有专业镇经济发达、产业配套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空间大等巨大优势;但也同时存在高校科研院所不多、科研基础条件薄弱、创新型人才匮乏等劣势。而借力外部高等院校资源,协同成立研究院,在科技人才引进、科研成果孵化、专利技术转化等方面提供专业、高端、全面的智力支持,无疑是当下中山可以借鉴的一条路径。
配套升级
来自政府改革的能量
如何链接高校,构建地方研究院,需要地方政府发挥更大功效。
华南科技大学校长王迎军在研讨会上介绍,近几年华工主要有三大成果转化基地,包括广州市、东莞市、珠海市,这三个大的研究院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而这三个城市都投入了上亿资金,来推动政产学研合作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基于中山建设新型专业镇的战略规划,研究院如何更好的发挥其功效,佛山给出了有益的探索。“研究院的建设一定要跟产业充分结合,整个南海有10多个专业镇,一个镇就是一个产业,围绕这些产业,我们告诉这些企业,机器人可以带给他们什么好处、怎么使用、投入产出怎么样。”杨海东说,“在此基础上,我们把企业请进研究院,参观我们的研究成果,启动市场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再一个一个完成对接,目前我们已经跟一些专业镇的陶瓷、家电、五金等企业开始合作,计划成立合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