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 风机知识 » 正文

南水北调进京总量突破50亿立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30  浏览次数:35
核心提示:  南水进京水总量突破50亿立方米,其中包括冀水16.06亿立方米(2008年至2014年京石应急供水工程)和江水33.94亿立方米(2014年至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  七

  南水进京水总量突破50亿立方米,其中包括“冀水”16.06亿立方米(2008至2014年京石应急供水工程)和“江水”33.94亿立方米(2014年至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

  七成南水供市民饮用

  南来之水来之不易,本市严格遵循南水北调“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科学制定用水计划,研究确立了“节、喝、存、补”用水方针,在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的前提下,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并利用调蓄工程向水库和应急水源地存水,增加首都水资源战略储备,同时适时替代密云水库向城区重点河湖补水;在输水过程中全程计量、跟踪监测、精细调度,努力把好水用在刀刃上。

  50亿立方米的进京南水,自来水厂累计“喝”水35.1亿立方米,其中冀水12.1亿立方米、江水23.0亿立方米;累计向十三陵、怀柔、密云等水库和应急水源地“存”水9.4亿立方米;通过优化配置,替代密云水库向城市河湖补充清水,累计向城区河湖“补”水5.5亿立方米。

  人均水量提高50立方米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以来,本市人均水资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50立方米,中心城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高到1.2,显著提升了城市供水保障,并为城市副中心、新机场建设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了*基础的水源支撑。

  南水北调供水范围基本覆盖中心城区以及大兴、门头沟、昌平、通州等部分区域,超过1100万人直接受益。一方面,居民饮水水质有了明显改善,普遍反映自来水硬度明显下降、水碱减少、口感变甜;另一方面,有充足的南水保障后,本市大规模开展了自备井置换工程,这三年已关停城区自备井330余眼,新增90余万市民喝上市政自来水,饮水安全和水质更有保证。今年将继续推进自备井置换工程,完成中心城区及周边、城市副中心自备井置换260余户小区或单位。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融为一体,着力打造南水北调沿线绿色走廊,大宁调蓄水库、团城湖调节池等调蓄设施新增550公顷水面,显著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通过向京密引水渠沿途的十三陵、怀柔水库和应急水源地存蓄南水,扩大了水域,密云水库近三年增加的水面超过5000公顷;通过替代密云水库向城市河湖补充清水,用极少的南水极大改善了城区重点河湖环境。

  平原区地下水位止降回升

  冀水进京六年,初步缓解了密云水库的供水压力,江水进京后,密云水库调整了向城市供水的模式。一方面北京主力水厂逐步使用南水置换密云水库水,减少密云水库出库水量,密云水库2017年出库水量仅0.7亿立方米,比2014年南水进京前6.62亿立方米的出库量相差巨大。江水进京三年多来,不仅每年替代密云水库供水约5亿立方米,还通过密云水库调蓄工程,沿京密引水渠修建9级提升泵站将南水反向输入沿线水库和水源地,共计向密云水库输水4.2亿立方米。目前,密云水库蓄水突破21亿立方米,不断刷新着2000年以来的蓄水记录。随着水库蓄水量的不断抬升,恢复了水库多年调节功能,稳步增加了首都水资源战略储备,也有利于库区生物多样性和区域水生态环境涵养。同时,通过顺义小中河向密怀顺应急水源地回补地下水超过1亿立方米,对促进地下水涵养和恢复效果显著,补水区域2017年平均升幅近6.96米,*大升幅达17.13米。

  受益于南水北调,全市大面积、大范围压采地下水,2015年、2016年本市地下水压采约2.5亿立方米,提前完成了国务院下达的到2020年的压采任务目标,有效促进了地下水的涵养和回升。1999年以来,冀水进京前地下水位每年下降近1米,江水进京前年均下降0.5米,江水进京后出现止降回升的趋势。2015年底平原区地下水埋深与2014年末基本持平,仅下降0.09米;2016年底同比回升0.52米,2017年底同比回升0.26米;今年3月底,全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平均为25.05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地下水位回升0.41米,地下水储量增加了2.1亿立方米。

 
 
[ 最新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m.cntfj.com

18264179969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