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风大。
一下车,寒风裹挟着秋雨,冻得记者打了个哆嗦。
然而,通榆县新华300MW风电场的建设工地却是一派热火朝天:迎着风雨,架线、敷线、安装设备、平整土地100多名工人裤脚上沾满了泥水、头上渗着汗水,忙得不可开交。
近年来,白城市以优化能源结构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突出风电的开发利用、能源装备制造业的配套完善,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全力推进清洁能源及富余电力的就地消纳,加速了白城作为能源产业基地的崛起。 图为通榆县三一风电装备技术有限公司风车叶片生产基地一角。 记者 丁研 摄
现在是百日会战的关键,趁着没上冻,赶工期、抢进度,要在12月10日并网发电。 通榆县委副书记刘振兴向记者介绍。
不仅仅是一个风电项目,打造吉林省西部重要能源基地,白城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新能源产业是白城市后来居上的支柱产业,而新能源产业的支柱非风电产业莫属。
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但白城的是,白城的钱就是大风刮来的。如果没有白城的风,全国7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就不会有吉林省的一席之地。
忆往昔:白城风电起步早,创造了多个我省风电发展史的全省**。看今朝:白城风华正茂华能、大唐、国电等17户电力龙头企业相继抢滩登陆;银色风车在八百里瀚海迎风转动;截至2014年末,白城市风电并网装机293.5万千瓦,年发电量40亿千瓦时
随着采访的深入,翻阅16年风电发展史,白城用情之深清晰呈现。
深情:矢志不渝,咬住集群不放松
没有煤、没有油,找块儿石头都发愁。白城人戏谑的话语道出了资源匮乏的无奈。
季季风沙大,连年洪水发。没有资源,逼得白城人从灾害下手,变害为宝。他们向洪水要项目,跟大风要产业:河湖连通工程,西部美景惹人醉;发展风电产业,紧紧抓住大风刮来的钱。
好不容易找到了发展的突破口,白城把风电产业当成眼珠子、心尖子,满怀深情,举全市之力,一心扑在发展风电产业上。
昔日大风吹跑驴。白城发展风电产业得天独厚,以通榆县以例,40米空中,每秒风速6.8米,65米高空,每秒风速7.8米。发展风电,让大风刮来了资源,刮来了产业,刮来了财富。
1999年,白城首个风电场在通榆县建成,是当时东北地区**个规模较大的风力发电场,标志着吉林风电发展大幕开启;2005年,华能洮北青山风电场是全国**个一次性并网5万千瓦的风电场;通榆团结风电场,全国**批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洮南向阳风电场,全国**个规划建设百万千瓦风电基地;洮南弃风供暖项目,全国**个清洁能源供暖试点一时间,白城风电遍地开花。
蓝天和绿草间,一个个白色的风车缓缓转动,转来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的桂冠。仅仅镇赉一个县就有400平方公里适宜建风电场。2008年开始,该县先后建设了马力、黑鱼泡、万宝山等多处风电场,总装机容量在210万千瓦以上,不仅抓住了大风,还留住了阳光。镇赉县太阳能资源丰富,总投资48799.12万元的中节能49.8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在镇赉安家落户。
从无到有,白城风电发展得顺风顺水,然而,从有到强,白城遭遇了拦路虎弃风、窝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