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江苏如东小洋口附近海域的华能如东300兆瓦海上风电场首个高桩承台开始打桩,这标志着目前我国乃至亚洲*大规模的在建海上风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在内陆风电遭遇“弃风限电”严峻形势的背景下,海上风电项目正成为整个行业的一道亮光。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2016年有可能是海上风电发展的“转折年”。我国海上风电已伫立在起飞的“风口”,面对这块大蛋糕,产业链上的各方企业应当形成合力,变独唱为大合唱。
“风口”大合唱或将奏响
众所周知,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具有不占地、运行稳定、发电量高50%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成本高、技术及自然环境制约等因素的不足,因而抑制了一些能源企业的投资愿望。因此,从长远来看,需要各方合力破解海上风电发展难题。
从政府方面来说,政府部门的扶持政策需要更加精准、给力。海上风电的准备周期长,前期工作涉及面广,需要为企业提供长期的细致服务。业内人士分析说,海上风电选址需要考虑空中及水面航道、海洋功能区划、港口码头、滩涂围垦及养殖、军事用海等多种因素,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多重、多头审批,前期工作至少需要2年以上。因此,对海上风电的审批改革亟待提速、提效。另外,政策的引导及资金的投入也是极为重要的。
另一方面,风电产业上的各方企业应形成合力,变独唱为大合唱。海上风电更适合单机容量高、发电能力强的设备,购买成本高昂,海上维护难度不小,所以单纯将压力放在能源投资企业身上不利于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风电企业、风电设备制造商、风电安装企业等应当树立利益共同体的意识,在国家政策对海上风电趋于利好的大环境中,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将海上风电送入快速发展轨道。
因此,如何在“十三五”期间推动海上风电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将是整个风电行业面临的重大考验。
对此,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姚兴佳认为,海上风电风险较大,一旦出现问题常会导致不可逆转的后果,因此,发展海上风电必须要做好技术、市场、运维等方面的准备,要稳中求快,不能单纯追求速度。
如今,随着海上风电由“项目示范”向“快速开发”转变,开发企业和产业界的热情又一次被引爆。相关人士表示,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孕育和成长,海上风电目前具备了规模开发的条件和基础。许多电力开发商、装备制造和工程服务等企业都想参与海上风电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