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2016年**号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称,依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的通知》有关规定,国家能源局批准345项行业标准,其中能源标准共计54项。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将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54项能源标准中,与风电密切相关的新标准就达到24项。在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副秘书长庄岳兴看来,这一系列标准的发布是国家能源局在加强风电产品质量管理和产业调控方面的又一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风电行业标准、检测、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风电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外,也为我国电力设备走出国门,进一步扭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长期被动状态提供了参考体系。
新标准或将加速行业“洗牌”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无论从装机容量、发展规模还是风机制造能力上来说,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风电大国。
来自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风电行业提前10个月完成“十二五”并网装机规划目标,并网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大关,持续3年领跑全球并成为首个达到1亿千瓦的国家。风电也成为继火电、水电之后,第三个迈入我国“1亿千瓦俱乐部”的发电类型。
今年一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533万千瓦,截至3月底,累计并网容量达到1.34亿千瓦,累计并网容量同比增长33%;一季度,全国风电上网电量5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增速明显。
然而与成长相伴的往往少不了一些问题。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看来,当前我国在发展风电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之一就是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如风电发展缺失风机制造、质量保证体系标准,缺失安装运营、维护管理以及与国情相适应的实时检测和故障诊断的技术标准。
记者留意到,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中暴露出不少问题,一些企业包括知名企业在内的风电场多次出现脱网、风机倒塌等事故,迫切需要从技术层面开出一剂“良方”。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发布的标准中能源标准共54项,其中包含“风力发电场并网验收规范”等24项标准,涉及风电场并网验收规范、海上风电机组钢制基桩及承台制作技术规范、高原风力发电机组用双式变流器技术要求等风电产业发展亟需的技术标准。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市场风机市场份额来说,目前国内风机巨头诸如金风科技、联合动力、远景能源、明阳风电以及上海电气已经占据我国近60%的市场份额,剩下的市场份额也被诸如海装风电、湘电风能在内数家大型风机企业所占据,这些风电行业巨头无论在资金还是科研能力上都具有明显优势。而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标准相较于以前企业标准,很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些小企业或新进企业来说已经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中国标准”应有国际话语权
随着中国企业抢摊国际市场,“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化落实,目前我国已在风机出口方面取得不俗成绩。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委员会风能协会早前发布的《2015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简报》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风电机组制造商已出口的风电机组共计1085台,累计容量达到2035.75兆瓦,风电机组出口已经扩展到28个国家。
而在现阶段“走出去”战略发展中,尤其是带有高附加值的市场竞争中,选用何种标准显得尤为关键。
据了解,我国目前沿用的风电标准大部分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转化而来,其他国际通用的如德国劳埃德船级社GL标准、丹麦RISOE的DNV标准也主要依据这些国家的开发建设条件和经验制定,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
另外,国际市场上的项目工程一般都是采用西方标准,由西方监理公司负责监理,我国企业常处于受人牵制的被动局面,技术效应和经济效益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所幸的是,我国在相关方面一直在做努力,并逐步得到国际相应机构认可。
目前获得国家认监委批准开展风电设备认证工作的有三家机构,鉴衡认证中心、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但整体上说,我国风电设备认证标准还需要统一和完善。”叶杭冶表示。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也表示,应该鼓励国内相关机构积极参与国际风电标准的制定,在支持我国认证机构获得平等的国际地位的同时,充分借助可再生能源设备认证互认体系(IECRE)等国际标准组织的平台作用,推动认证结果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采信,并建立高质量的相关国际标准以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