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 政策标准 » 正文

山东省《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19  浏览次数:474
核心提示:8月24日,济南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市政府提交的《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并

8月24日,济南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市政府提交的《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对该法规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09月7日。

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济南市人大门户网站(.cn)提出意见,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信件、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方式提出。电子邮件请发送至cwhfzgzs@jn.shandong.cn;信件请寄送至济南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室(济南市历下区龙鼎大道1号龙奥大厦,邮编:250099)。

山东省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

(草案)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源头减量

第三章 分类投放

第四章 分类收集、运输与处置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生活垃圾减量,规范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改善城乡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的减量、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禁止将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进行投放。

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减量与分类管理活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简便易行”原则,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

第五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把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所辖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等日常管理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工作。

第六条 市城市管理部门是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牵头负责本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

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涉及的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工作,研究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政策。

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配合市城市管理部门指导、协调、监督物业服务区域、建筑施工区域内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市商务部门负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处置过程中的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市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将农村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统筹协调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市园林和林业绿化、教育、卫生健康、行政审批服务、财政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工作。

第七条 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义务,承担生活垃圾产生者责任,按规定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

第八条 本市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逐步建立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等差别化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第九条 本市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应当做好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资源化利用的宣传,提高市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第十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

第十一条 本市大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应当设立公众开放日,接待社会公众参观。

新闻媒体应当持续开展生活垃圾管理法规、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知识的公益宣传,加强对违反生活垃圾管理行为的舆论监督。

第十二条 鼓励和支持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的科技创新,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无害化处置以及再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研发与应用;鼓励和支持利用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全市垃圾分类信息平台。

第二章 源头减量

第十三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机制,制定激励措施,引导、鼓励单位和个人在生产、生活中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

第十四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将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纳入循环经济相关政策。

市商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合理布局回收网点,指导和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固定站点回收、定时定点回收、上门回收等方式开展回收业务。

市城市管理部门会同市农业农村部门在统筹协调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合理确定农村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模式,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的指导工作。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遵守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和有关清洁生产的规定,优先选择易回收、易拆解、易降解、无毒无害的材料和设计方案。

第十六条 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省限制产品过度包装的标准和要求,减少包装性废物的产生;对列入国家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按照规定进行回收。

第十七条 邮政、快递企业在本市开展经营活动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使用电子运单和环保箱(袋)、环保胶带等环保包装。鼓励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循环使用的环保包装。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在本市开展经营活动的,应当提供多种规格封装袋、可循环使用包装袋等包装选项,并运用计价优惠等机制,引导消费者使用环保包装。

第十八条 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组织应当带头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设备和设施,提高再生纸的使用比例,减少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

政府采购应当按照规定优先采购可循环利用的产品。

第十九条 住宿、旅游、餐饮等行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

餐饮经营者应当提示、指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适量点餐,并在明显位置设置提示牌。

第二十条 本市鼓励、倡导果蔬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市场、超市等推行净菜上市、洁净农副产品进城。

新建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市场,应当按照标准配置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已建成的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市场,具备条件的,应当按照标准配置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

鼓励餐饮经营者、供餐单位食堂等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对厨余垃圾进行就地处理。

市城市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生态环境、商务等部门组织编制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配置标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第二十一条 园林绿化作业、施工,林木砍伐、更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枝条、树叶、枯树等应当进行资源化利用,不得混入生活垃圾投放。

第三章 分类投放

第二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市生活垃圾分类总体方案,向社会公布后实施。

市城市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标准要求,结合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实际,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技术规范,编制分类操作指南,明确生活垃圾分类的标识、投放规则等内容,并向社会公布。

区县城市管理部门应当统筹组织辖区部门及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制定适合本行政区的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 本市生活垃圾分为以下四类:

(一)有害垃圾,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家庭源危险废物;

(二)可回收物,指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生活垃圾,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等;

(三)厨余垃圾,指易腐烂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包括餐饮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餐厨垃圾,农产品贸易市场和居民家庭生活中产生的易腐性垃圾;

(四)其他垃圾,指除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

第二十四条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分别投入相应标识的收集容器;

(二)厨余垃圾不得混入塑料袋、木竹类、废餐具等不利于后期处理的杂质;

(三)体积大、整体性强或者需要拆分再处理的大件垃圾,应当投放至收集点或者预约回收。

可回收物也可以交由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回收经营者处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倾倒、堆放、抛撒或者焚烧生活垃圾。

第二十五条 本市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以下简称管理责任人)制度。

管理责任人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的管理区域,管理单位为责任人;

(二)机场、火车站、轨道交通车站、客运站、公交场站、文化体育场馆、公园、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为责任人;

(三)宾馆、饭店、购物中心、超市、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经营场所,经营管理单位为责任人;

(四)建设工地的施工现场,施工单位为管理责任人;

(五)城市主次干道、广场及其人行过街桥、人行地下过街通道,管理单位或者环境卫生专业作业单位为管理责任人。

(六)实行物业管理的区域,可以由业主、业主委员会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约定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要求以及标准,纳入物业服务合同。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为管理责任人。

按照前款规定不能确定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的,由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确定管理责任人。

第二十六条 管理责任人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

(一)办公场所应当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收集容器;

(二)住宅小区和农村居住区域生活垃圾投放点应当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收集容器;在其它公共区域可以成组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

(三)公共场所应当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四)生产和经营场所根据生活垃圾产生情况,设置相应的生活垃圾收集容器。

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分类收集容器设置规范,并向社会公布。收集容器的颜色、图文标识应当统一规范、清晰醒目、易于辨识。

鼓励管理责任人根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种类和处置利用需要,细化设置收集容器。

第二十七条 管理责任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日常管理制度;

(二)在责任范围内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进行宣传、引导,督促生活垃圾投放人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投放。对不符合分类投放标准的行为予以指导;

(三)按照相关规定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并保持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完好和整洁。出现破旧、污损或者数量不足的,及时维修、更换、清洗或者补设;

(四)公示生活垃圾的投放时间、地点和投放要求,分类收集、贮存生活垃圾;

(五)分别交付相关单位分类运输、处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八条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发现生活垃圾投放不符合分类管理规定的,有权要求投放人改正;投放人拒不改正的,管理责任人可以向城市管理部门报告。

 
 
[ 最新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m.cntfj.com

18264179969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