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的综合修复,是国内外公认的学科跨度大、综合性强、技术难度高的行业。12月中旬,位于苏苑街北、约5万平方米的原苏州塑料三厂地块土壤修复治理工程,历时一年后竣工并进入效果评估阶段。这是苏州市土地储备中心给污染地块“解毒”的最新成果。
苏州市土地储备中心作为市区储备地块污染土壤治理的主体,自2010年以来,先后对已收储的10余宗涉及化工、电镀、印染等项目的污染地块进行了修复治理。其中包括行业内赫赫有名的苏化厂地块、东升F地块、安利化工厂地块等。已完成治理的地块中,有3宗实现了再开发利用。今年7月,生态环境部召开全国土壤防治经验交流会,作为唯一非生态环保部门,苏州市土地储备中心应邀参会,
并在会上介绍了“苏州溶剂厂原址北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管理实践”的经验。
原企业搬迁后,苏州溶剂厂原址北区地块约4.6万平方米的土地因“中毒太深”,被尘封近10年。2012年9月,市土地储备中心正式启动溶剂厂原址北区的修复治理工作。其后4年,先后完成了风险评估、治理技术方案筛选等工作,于2016年4月公开招标,2018年8月完成修复治理。在治理过程中,为打消市民的疑虑,实施部门还多次组织周边小区居民代表参观治理现场。该地块最近已完成效果评估,“总体修复合格”。这是我国最先大规模采用“原位电阻加热热脱附技术”的治理项目,也是单体治理项目全球体量最大的原位热脱附污染治理修复场地,规模、深度均达世界之最。记者在现场看到,北区地块草木葳蕤已焕发出新的生机。
目前,苏州溶剂厂原址南区地块的土地“解毒”也已进入全面治理阶段。设备释放的强大电流深入地下,最深处达18米。高温炙烤着土地,经年积累的“毒液”被蒸腾而出,污染物蒸汽经收集后,输送至尾气处理系统,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原位电阻加热热脱附技术具有对土壤环境破坏小、污染去除彻底等优点,周边居民接受程度高,不影响地块后续规划和开发。作为生态环境部的“国家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溶剂厂原址北区地块“解毒”成功,开了国内绿色可持续土壤修复的先河,为国内土壤修复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也为苏州生态文明建设添了一张“科技+绿色”的鲜亮名片。
原标题:苏州溶剂厂原址土地“解毒” 创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