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污染地块土壤环境办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标准、技术文件的发布,我国对污染地块治理修复监管正逐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国家产业及环保政策的调整,城镇化的加快和居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处于城区和近郊的企业、工厂退城进园,企业、工厂、园区搬迁后的场地再利用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遗留场地的污染调查与修复治理变得尤为关键。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刘增俊副研究员将从土壤环境管理体系、污染地块各环节技术要点、污染地块各环节管理要求三部分深入解析。
一 土壤环境管理体系
土壤法中规定了污染地块管理的基本制度包括:规划制度、标准制度、普查制度、监测制度、调查制度、风险评估制度、效果评估制度、信息共享与公开制度。
二 污染场地各环节技术要点
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阶段技术要点:污染识别(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污染证实阶段(初步采样分析及详细采样分析)、补充采样和测试。
修复技术方案编制阶段技术要点:选择修复策略、筛选与评估修复技术、提出修复技术备选方案与方案比选、制定环境管理计划、编制修复技术方案报告。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阶段: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土壤修复过程监理要点包括清挖环节、运输环节、暂存环节、修复环节、回填/外运环节(异位)。地下水抽出处理修复环境监理要点包括:抽出环节、处理环节、排放环节。地下水原位修复要点:1)核实地下水修复的作业区域范围及与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关系,2)核查地下水药剂注入井、监测井、等井位的布置与深度,材料、规格与实施方案的符合性,3)核查修复设备、材料、工艺与实施方案的符合性,4)监督核实中间产物是否与工艺预计的一致,是否有中间产物产生,5)地下水污染物扩散情况跟踪检测。
土壤验收阶段要点包括:异位修复基坑、异位修复后土壤、原位修复后土壤。
三 污染地块各环节管理要求
原标题:【专家视角】刘增俊:污染地块修复项目流程管理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