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 名企风云 » 正文

中国智慧园区发展现状与趋势:信息化、融合管理发展将成为智慧园区未来新趋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1  浏览次数:564
核心提示:一、中国智慧园区定义级产业链特征智慧园区是指融合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具备迅捷信息采集、高速信息传输、高度集中计算、智能

一、中国智慧园区定义级产业链特征

智慧园区是指融合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具备迅捷信息采集、高速信息传输、高度集中计算、智能事务处理和无所不在的服务提供能力,实现园区内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以提高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企业经济竞争力、园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先进园区发展理念。

传统园区:只做到最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而信息化、智能化等都由企业自行解 决,自身的投入和维护成本高。 --各信息系统相互独立缺乏相应的集成和互联机制,无法支持园区管委会和企业之间的业务。 --缺少支持园区管理的基础性信息化应用,更缺乏个性化的企业信息化应用。

国内智慧园区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以 “园区运营”为中心构建智慧园区一体化解决方案,从园区品牌、园区服务质量、入驻企业体验等方面,打造智慧园区的典范。完善园区以公共服务体系为实体,产业集群为面,带动园内各企业及组织共同参与,资源共享,建立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性公共服务系统或体系。

智慧园区行业产业链情况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二、中国智慧园区建设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智慧园区建设已经初步呈现出集群化分布特征,从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情况来看,已经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其雄厚的工业园区作为基础,成为全国智慧园区建设的三大聚集区;中部沿江地区借助沿江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势头,大力开展智慧园区建设;广大西部地区依据各自园区建设特色,正加紧智慧园区建设。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中西部地区智慧园区建设或将来迎来全新的建设浪潮。

1、审批更为审慎,开发区数量增长趋于平稳

国家级开发区(包括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数量从2011的219家增长到2016年的375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5%。

2011-2018年中国家级开发区细分情况

资料来源:科技部

数据显示: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在2012-2013年间快速增长后,进入到平稳增长阶段。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背景下,国家级开发区的审批更为审慎。截至2018年底,国家级高新区共168家,国家级经开区共219家。

2011-2018年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变化

资料来源:科技部

2017年2月13日,淮安、汕头、铜陵狮子山、内江、咸宁、鄂尔多斯、常德、黄冈、宿迁、安顺等10家省级高新区获国务院批复,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8年2月28日,国务院新批复荆州、黄石大冶湖、潜江、湛江、茂名、楚雄、淮南、荣昌、永川、九江共青城、宜春丰城、怀化等12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开发区经济增速放缓,国民经济主体地位不可动摇

2018年,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增幅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6.6%)7.3个百分点,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1.3%。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6.5万亿元,同比增长9.6%,增幅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5.8%)3.8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7.7%;第三产业增加值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9.6%)3.6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实现财政收入1.9万亿元,同比增长7.7%,增幅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6.2%)1.5个百分点,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0.6%。实现税收收入1.7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幅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8.3%)1.8个百分点,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为11.1%。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实际使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金额513亿美元,同比增长5.5%,占全国吸收外资(注:含外商直接投资和其他投资)比重约1/5。实现进出口总额61937亿元(其中,出口34108亿元,进口27829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0.3%。

2017年纳入统计的156家国家高新区全年实现园区生产总值9.52万亿元,同比增长7.5%,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5%,接近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2017年GDP总量。企业实际上缴税费1.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2.0%。2018年我国168家高新区全年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1.1万亿元左右。

2013-2018年中国国家级开发区生产总值变化

资料来源:科技部

东部地区107家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333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046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885元,同比分别增长8.3%和12.2%;实现财政收入13524亿元,税收收入121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和8.6%;进出口总额54281亿元(其中,出口29953亿元,进口24328亿元),同比增长9.5%;实际使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306亿美元,同比增长2.1%。

中部地区63家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89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525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8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7.6%;实现财政收入3783亿元,税收收入31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和16.2%;进出口总额5681亿元(其中,出口3059亿元,进口2622亿元),同比增长23.1%;实际使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154亿美元,同比增长9.3%。

西部地区49家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02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905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8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和12.8%;实现财政收入2081亿元,税收收入20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和10.6%;进出口总额1975亿元(其中,出口1096亿元,进口879亿元),同比增长13.6%;实际使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5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

国家级经开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12531亿元,同比增长12.8%,占国家级经开区出口总额的36.7%,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25.4%;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达到9001亿元,同比增长21.2%,占国家级经开区进口总额的32.3%,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的20.3%。

2018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前十名

资料来源:商务部

三、中国智慧园区建设区域分布特征

中西部园区全面崛起,东中西“五三二”格局初成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和产业合作的主平台,目前国家级开发区仍主要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在长三角地区密集分布。在2015年新获批的31家国家级开发区中,16家位于东部地区。但在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一带一路”等战略的推动下,伴随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开放,中、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数量不断增加,东中西格局也有所优化。

2010年,东、中、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分别为105家、55家、40家,占比分别为52.5%、27.5%、20.0%。2016年,东、中、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分别为187家、109家、79家,占比分别为49.9%、29.1%、21.0%。

中国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分布格局

资料来源:商务部

四、中国智慧园区建设发展趋势分析

(一)信息基础设施与电子政务依然是新建智慧园区建设的重点

信息基础设施与电子政务依然是新建智慧园区建设的重点。智慧园区建设初期依然是以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务为重点。首先,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园区建设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沿着“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方向发展,不断夯实宽带网络建设。其次,智慧园区建设中非常注重公共领域管理与服务,紧紧围绕公众需求,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生产就业、交通等公共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面向家庭用户的社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惠及人人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

(二)智慧园区建设将强化与园区产业的互动发展

智慧园区建设将强化与园区产业的互动发展。智慧园区初步建成后,其考虑的重点将不仅仅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更多的目光将会转移到智慧园区建设与园区智慧产业互动发展。一方面,智慧园区将会朝向创新化、生态化发展。未来智慧园区建设将会更加注重高新技术、生态环保型等产业的发展,融入低碳管理理念将新的技术、管理手段、管理平台与园区的创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智慧园区建设与园区产业发展相结合。引入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智慧产业,逐步形成“智慧制造”到“智慧服务”一条龙园区产业格局。

(三)智慧园区管理与城市化管理进一步融合

智慧园区管理与城市化管理进一步融合。产业园区透过核心和关联产业的聚集,达到产业规模效应,人才和知识聚集,生产力提升,供应链效率提升。未来园区的功能将从传统的招商引资和管理职能向全方位的政府、产业及城市综合化服务转型,并逐渐建立园区内外主体之间的整合优势。未来城市发展与管理可以以智慧园区建设为牵引,拉动智慧城市建设,并将智慧园区的管理职能融入到智慧城市的管理体系建设中去,实现智慧园区管理与城市化管理的高度融合,打造极具区域影响力的“智慧化”城市管理体系。

五、中国智慧园区发展新前景

(一)国家高新产业园区发展迅速

国家级开发区(包括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数量从2011年的219家增长到2018年的387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8%。预计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在2018-2022年间快速增长后,进入到稳定增长阶段。

(二)政府引导建设智慧园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引导、社会跟进”模式还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国内园区政府是引导智慧园区建设的主导力量,尤其是在资源投入方面主要还是依赖政府运作。在国家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中国信息化城市发展指南》,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思路提供了指导。在地方层面,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以及本地政府对智慧园区建设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智慧园区建设的决定力量,经济实力越好,机制体制越灵活的城市,对于智慧园区的建设推进力度越大。

(三)未来智慧园区建设将呈现时空交错蔓延之势

随着智慧园区建设风声水起,智慧园区建设在时间维度和空间分布两个维度上将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从空间维度来看,智慧园区建设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拓展。目前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全国比重约为76%。随着东部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其高新区、经开区智慧化建设将会取得更进一步发展,智慧园区建设所引发的智慧产业发展、便捷园区管理以及高效的城市管理将会吸引更多的园区加入到智慧园区建设的行列中来。在这种发展格局下,中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智慧园区建设也将会迎来全新的高峰。中西部大量的高新区、经开区将会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吸收来自这些地区的“智慧效应”,从而带动中国中西部地区智慧园区建设浪潮。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园区管理水平、园区智慧产业发展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在此影响下,更多的产业园(如: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会开始着手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工程。


 
 
[ 最新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m.cntfj.com

18264179969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