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认定的黑臭水体数量在2100个左右。黑臭水体的污染源主要可以分为内源、外源和其他,其中外源包括点源和面源。在促成水体黑臭的环境因素不可控情况下,控制污染源成为黑臭水体预防和治理的主要手段。住建部和环保部发布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对黑臭水体的定义、成因及治理流程进行了介绍了规范。黑臭水体的治理不能一蹴而就,制定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方案是保障治理和维护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住建部和环保部依据各地的建设成果评出了20个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并建立了“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加大群众的监督力度。
黑臭水体治理涉及面广,制定长效管理方案是保障黑臭水体治理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目前全国认定的黑臭水体数量在2100个左右。黑臭水体的污染源主要可以分为内源、外源和其他,其中外源包括点源和面源。
普遍认为有机物污染是导致黑臭的直接原因(第一要因)。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过高时,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水体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与水中的硫离子形成硫化亚铁、硫化锰等化合物,悬浮颗粒吸附硫化亚铁、硫化锰等,致使水体变黑;而有机物分解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或厌氧状态。在缺氧或厌氧状态下,有机物腐败、分解,产生氨、硫化氢、硫酸、硫醚、有机胺和有机酸等恶臭物质,致使水体变臭。
除了污染源外,致使水体黑臭的原因还包括温度等其他非认为可控条件。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可控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控制污染源成为了主要的预防和治理手段。
受污染时间、污染源规模、污染物含量加上温度条件不同的综合作用下,黑臭水体黑臭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依据黑臭程度的不同,可将黑臭水体细分为“轻度黑臭”和“重度黑臭”两级。显然,重度黑臭的治理难度和投入高于轻度黑臭。
对黑臭水体的级别进行判定,只是黑臭水体治理的其中一个小环节。事实上,黑臭水体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前提需要对黑臭水体进行排查识别,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对症下药的方案,接下来是工程实施及监测评估,而已治理好的水体同样面临着被再次污染的可能,因此需要制定长效管理方案,除了对水土进行日常的污染物打捞和养护外,还需要借助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共同的监督和反馈。住建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对黑臭水体的治理流程和要求做出了明确的引导和规范。
20省市被确定为2018年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整治监管平台的发布是长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对各地黑臭水体的治理进行评审并公布当年的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是住建部和生态环境部监督和鼓励各地积极治理黑臭水体的重要举措。2018年10月24日,这两大部门依据此前发布的《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的通知》对30个城市进行了现场答辩评审并确定将得分排在前20名的城市评为“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主要包括九江、沈阳、长春、马鞍山等。
作为长效管理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住建部会同环保部建立了“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并同步开通“城市水环境公众参与”微信号。2016开通以来,住建部每个季度都将公布各地黑臭水体整治名单和完成情况,并将对完不成整治任务的地方进行约谈。
该平台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01月27日(自微信公众号发布以来),该平台累计收到了11751条监督举报信息,其中11605条已经办结,逾期未回复的信息125条。治理不易,维护更难,黑臭水体的治理和维护既需要政府的监督、管理以及各大环保企业的积极参与,同时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反馈。
原标题:2018中国黑臭水体治理发展现状及市场趋势分析 重在制定长效管理方案和引入群众监督【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