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综述:本篇报告以污水处理及运营行业的出台政策与市场环境分析入手,认为“十三五”期间,政府对城镇、乡村的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行业支持力度空间加大,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及运营迎来发展蓝海。报告对污水处理行业相关定义、产业链、分类标准、工艺技术进行介绍,详尽分析了污水处理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收入”模式,认为政府完善绿色产业的定价机制,有助于污水处理项目方在提质增效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盈利和现金流的稳步提升。同时,报告具体剖析了当前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及运营的九大商业模式——EP、EPC、BOT、ROT、TOT、BOO、TOO、委托运营以及政府当前重点支持的PPP模式,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最后,报告择选主营业务涉及污水处理运营的四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碧水源、国祯环保、北控水务、兴蓉环境,分别对其污水处理运营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展开分析,得到“打造技术一骑绝尘、积极布局产能扩张、完善产业链结构和快速推进PPP项目”等运营管理经验,但也需注意,快速扩张的PPP项目可能为企业带来的资产负债率高企、经营性现金流短缺等财务风险。
一、环保政策梳理与市场环境
(一)政策支持力度空前,污水处理市场广阔。
近年来,政府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出台了诸多支持性的产业政策,对环保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环保行业的重要子行业,水环境治理及污水处理市场需求广阔,同样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倾斜。
2015年4月,国务院正式颁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要求2020年底前达到相应排放标准或再生利用要求,全国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95%左右。
截至2016年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3.44%,距离十三五规划目标的95%已非常接近,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7.38%,十三五规划的相应要求基本已实现,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均已达到较高水平。由此可见,增加污水处理率已经不再是污水处理行业的主攻方向。
2016年12月颁布的《“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出,至 2020 年底,将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十三五”期间,新增污水处理设施规模 5022万立方米/日;提标改造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规模 4220万立方米/日;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共投资约 5644 亿元,其中新增污水处理设施投资 1506 亿元,污水管网的新建和改造投资共计3129亿元,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为432亿元。
(二)“提标改造”是城镇污水处理新增长点。
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大部分执行一级B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自2016年7月1日起,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执行一级A标准,自2018年1月1日起,敏感区域内的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执行一级A标准。在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征求意见稿》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的提升给出了明确的态度和趋势。
“十三五”期间规划提标改造规模较高的多为沿海发达地区,随着水环境治理的深入推进和水处理技术的进步,全国范围内的市政污水排放将达到更高的标准,带来千亿规模的提标改造市场空间。
从政府规划的投资中,可以看出,政府对城镇污水处理的关注点主要是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污水处理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城镇提标改造等将是城镇污水处理市场新的增长点,相关企业在未来应着力提高污水处理的质量,加大研发力度,积极研发和采用新技术,更新并使用更先进的处理工艺,不断提高出水水质,降低管网漏损率,优化污水处理效率,做到提质增效。
(三)乡镇污水处理蓝海迎来高速增长。
与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情况不同,我国乡镇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再加上环保意识不强,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使得乡镇污水处理率偏低。2016年,全国建制镇的污水处理率仅为52.64%,集中处理率也仅为42.49%。在全国所有的建制镇中,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数量仅占总数的28.02%,污水处理覆盖率较低。在乡村中,这一情况更为严重,全国污水处理率仅为11.38%,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的比率只有5.92%,污水处理厂个数也只有441座。从数量上看,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乡村仅占9.04%,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
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在政策和资金上均予以大力支持。2017年2月,生态环境部联合财政部印发的《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表示,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结合水质改善要求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十三五期间,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涉及1805个县(市、区)、12.82万个建制村,约占全国整治任务的92%。其中,经过整治的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要≥60%。在资金上,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村环保专项基金315亿元,支持全国7.8万个建制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同时,规划也明确表示,在未来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集中投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中。对于十三五规划要求的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13万建制村,按照已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7.8万建制村污水处理规模匡算,预计2020年农村治理投资金额将超过500亿元。在目前乡镇污水处理率普遍偏低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的背景下,乡镇污水处理这片蓝海即将迎来高速增长阶段。
二、污水处理行业分析
(一)定义与行业标准介绍。
污水处理,是指为了使生活或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废水达到某一排放水质标准或重新利用而进行的对废水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行业的主要任务在于缓解我国的水污染问题,提高水质和水资源利用率。
按照水资源质量,我国将水质划分为Ⅰ类至劣Ⅴ类6个等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7年全国地表水1940个水质断面(点位)中,Ⅰ~Ⅲ类水质断面(点位)为1317个,占比67.9%,较2016年上升0.1个百分点,Ⅳ、Ⅴ类462个,占比23.8%,劣Ⅴ类161个,占比8.3%,较2016年下降0.3个百分点。
面对水少水脏的国情,我国对水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家相继出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国家级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等划分标准,污水排放标准日渐趋严,具体表现为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量(BOD5)、悬浮物(SS)等项目的排放限值逐渐降低,并逐渐强化对氮、磷等水体富营养化相关指标的约束。以目前业内广泛执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为例,一级A标准中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悬浮物(SS)的排放限值分别为50、10、10mg/L。
由于城镇污水标准的最高级一级A标准仍达不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地表Ⅴ类水标准,因此大多数污水处理厂的排放实际上仍对地表水造成污染。所以,在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是大势所趋,“Ⅳ类水”标准将成为污水处理新标杆。“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规模4220万吨/日,提标改造新增资金投入432亿元。此外,环保税的推行,环保督察和专项行动的不断开展以及十九大之后将环保列入三大攻坚战等均表明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带动提标改造的市场空间。
另外,第三方治理也是不可小觑的提标改造市场,随着第三方治理机制的不断落实,第三方主体将在更大程度上参与环境污染治理,这将直接拉动环保产业需求,对专业的污水处理及运营公司是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污水处理所处产业链与分类标准。
广义上的水处理产业链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水务设备制造、水务工程建设和水务设施运营,最终到达目标客户。其中,水务设施运营具体覆盖从自然水体、原水生产与供应、自来水生产、管网供应、用户使用、管网排水和中水回收,以及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的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