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被称为环保行业的“寒冬”,在金融去杠杆、PPP清库存、强监管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部分企业出现现金流紧缩、债券及债务违约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谋出路,谋发展?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博天环境、清新环境、碧水源、锦江环境等民营环保上市公司纷纷选择进行“转身”行动——引入国资以期改变现状。
业内人士认为,民营环保上市公司联姻国资,借助国有企业雄厚的资本和丰富的市场资源,结合自身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有助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国有资本入股民营环保企业
近日,博天环境发布公告,公司与中国诚通生态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初步达成共识,引进诚通生态成为公司的战略投资者,积极探索在公司治理、产业协同和升级优化、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开展合作。
在此之前,今年5月,清新环境公告称,控股股东北京世纪地和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将其直接持有的2.74亿股公司股份(占比25.31%),转让给四川发展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6月,浙能集团旗下浙江能源国际有限公司及浙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战略入股杭州锦江集团下属上市公司中国锦江环境控股,出资占比锦江环境29.79%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8月,东方园林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何巧女女士、唐凯先生同意以5.90元/股的价格,将何巧女所持有的东方园林1.34亿股(占总股本的5%)股份转让给北京市朝阳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全资子公司北京朝汇鑫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引入国资已经成为多数民营环保上市公司的共同选择。记者梳理发现,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国资陆续入股民营环保上市公司案列不断发生,目前有将近20例,包括永清环保、兴源环境、中金环境、锦江环境、碧水源、启迪桑德、清新环境等。
民营环保上市公司为何纷纷选择拥抱国资?业内人士给出的答案是,更多的是为了寻求资金解困,降低股权质押比例,缓解流动性危机。
对此,E20环境研究院执行院长、财政部PPP双库定向邀请专家薛涛认为,由于金融控债防风险、降杠杆、政府延迟付费等因素影响,导致民营环保上市公司,尤其是从事环保重资产投资运营业务的企业出现现金流紧张的问题,而国企融资能力强、现金流好,与政府沟通有优势,加上想要谋求入场,二者一拍即合。
“去杠杆、融资难、资本市场波动,加上控股质押的普遍问题,给民营环保企业融资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需要找到一些有效途径去解决。”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表示,清新环境选择引入国资、兼并重组,与四川发展进行混改,积极与国资进行协同发展,从而发挥国有企业的品牌、平台、资本、资源优势,结合清新环境原有的管理、技术、人才、机制等市场化优势,让两种制度、两个不同成分可以更好混合、整合在一起。“准确地说,清新环境应该是国有控股下的混合制企业。”
事实上,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原环保部发布的《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提出,要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改组成立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领域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推进国有资本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薛涛表示:“民营上市环保企业选择引入国资,通过混改、兼并重组实现强强合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做大市场蛋糕。”
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雷霆认为:“资本雄厚的国企进入环保行业后,重点应该放在打造大平台,从而聚集更多技术领先的民营企业,这样才能形成有效合作。未来,环保行业会涌现出更多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将会是行业内最好的商业模式之一。”
环保民企应走技术创新路线
国资纷纷入场后,环保民企应如何找准市场定位?
“由于环保领域非常分散,技术变化非常多,专业符合非常复杂,所以,民营企业在技术领域有着充分发展空间。”在薛涛看来,民营环保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优势比国企要强。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技术类、设备类、解决方案类等技术型民营环保企业在环保领域占比达到90%以上。
雷霆认为,国企、央企和民营企业优势各不相同,行业兼并重组后,民营环保企业的生存空间并不会变小,小而美、小而精的民营环保企业仍会活得比较好。“民企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活力,在大的并购趋势下,它们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助贫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民营环保企业最重要的是要看清自己的定位、自己的优势,也就是要找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论资本、论施工能力,民企与央企、国企相比并不具备优势,但环保民营企业也有自身的优势,在细分领域的技术、效率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强的竞争力。“我们与三峡集团进行很好的合作,在资本层面由它来牵头,在运营层面由我们来牵头。”
李其林表示,无论是民企、国企,还是混合所有制企业,都要加强经济周期、产业周期以及政策周期的预判。同时,需要练好内功,进行商业模式和技术研发创新,才能实现盈利,从而推动企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