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环保项目,这些项目在模式上的创新以及在技术上的探索为生态环境治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动力。近日,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相关负责人做客新华网,深入探讨我国目前水环境治理领域的创新模式与技术。
政策科技保驾护航 有效指导促进治理进程
水环境整治、黑臭水体治理是当前推进污染防止攻坚战的重要战场。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艳臣看来,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指导和科技投入,使得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的进展非常快。“按照国家的要求,2020年底,有区级以上的城市的黑臭水消除比例要达90%以上,从目前数据来看,很多城市已经完成了治理目标要求。” 刘艳臣认为,在水治理过程中,各地出台的《城市黑臭水治理攻坚实施方案》提供了有效指导;同时国家多部门联合印发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为城市污水处理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以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为例,是在江门市有关部门指导下,在打响水环境治理“攻坚战”的号召之下,蓬江区携手北控水务推进,短短一年便取得阶段性成果。据江门区蓬江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黄青山介绍,通过对蓬江区原先的污染河涌进行水质监测、制订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4个专项治理方案,几年过去,蓬江区五条黑臭水体已经全部消除黒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城镇的污水处理率达到了97.5%;348个自然村实现污水设施全覆盖工作;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极大的改善了蓬江区的水生态环境。
政府企业共同探索 模式创新提高治理效益
目前在全国的水治理过程中,涌现出不少创新模式。蓬江区水环境治理过程中,蓬江区政府与北控水务共同探索出的“EPC+O”模式便是其中之一。所谓EPC+O(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Operation)模式,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运营维护等实行全过程承包。承包商通常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进度和效果进行负责。据江门市蓬江区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心北介绍,蓬江区作为江门市的中心城区,地形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河网密布,治理有难度。EPC+O的引入,给项目带来很大的便捷。缩短了工程时间,调动了承包商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效率。北控水务集团副总裁冒建华表示,“EPC+O”在蓬江区的使用,是基于一个供给侧的优化。“既是一个机制上的创新,也是供给侧的改变,体现的是政府实事求是和对项目认知的升级,也是企业能力和社会资源更好结合的体现。” 刘艳臣坦言“EPC+O”让他印象深刻,“一是提高效益,二是在施工过程专业团队的技术优势得到很好的发挥。”
产学研用一体化 支撑实际治理问题解决
目前,围绕国家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在有关部门指导下,高校与企业积极合作,力求攻克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关键技术。据冒建华介绍,清华大学与北控水务合作的清华北控环境产业研究院已有近10年历史,在成果转化和委托需求上已经完成了有大概10多项专项研究。刘艳臣称,目前清华大学和北控水务通过北京城市副中心水专项支撑进行合作,取得的一些科研成果在水环境治理上有实际应用,给地方政府和老百姓都带来实惠和收益。“希望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未来更好的走向供给侧和需求侧,更好的识别最难和最前沿的问题。同时更好的让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去支撑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绿水青山继续做更多的工作。”(杨静)